發展策略

在創意產業的巨輪下為藝評定位、提升藝評水平

 

香港的本土創作並整個藝文生態,正邁向一個全新的,百花齊放的局面。在硬件極速發展的情況下,香港目前最缺乏的,正是創作及藝術專才的培訓;觀察各種演藝文化近年積極地投入新進創作人的栽培,試煉的、實驗的平台多了不少,便見未來將會出現更多不同嘗試的創作。然而目前香港需要面對的是整個華文,甚至是亞洲及國際創作的市場;要在全球化的發展脈絡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作品的本土性正是藝術家和其藝術作品中最珍貴的文化資源。

 

唯有透過潛挖本土文化、強化我們對之的認識,並認真思考作品的意義,才能令香港的藝術能夠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這正是藝評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以往作品之紀錄、分析和整理,是歷史,前人經驗的沉澱,是演藝文化的基礎;這對作品未來的開拓、提升,並後來者之參與具關鍵性的意義,未來的路應該是在這基礎上繼續走下去的。評論為歷史留下了紀錄,進一步作系統性的整理和活化,以至能夠全面發揮其功能,是目前本會所致力承擔的。

 

高質素藝評的介入是每個健康的藝術生態所必須包括的部份,透過析賞、評介、研究、梳理、存檔等各層面的工作,讓創作能夠被討論和思考,繼能在沉澱的過程中有所提升。我們深信,藝評人能夠憑藉著累積的書寫研究開拓多面向、更深層次的討論;對藝術工作者來說當具脈絡性的參考意義。

 

本會堅守藝評的重要性,不論是其為已完成的創作留下可以討論、賞析、研究的空間,更反映了當下的藝術發展狀態,遙望未來。藝評的發展絕對是反映當地藝術發展的健康指標;而這在目前整個香港藝術環境來說,藝評的空間仍然需要不斷開拓和延伸,迎向未來香港邁向產業化的藝文生態。

 

從檢討香港戲劇的發展出發

 

香港演藝文化進入了一個積極而蓬勃的時代。然而,有關戲劇發展史的研究、書寫和梳理卻一直是不成比例地匱乏,因此以往的經驗並沒有好好累積下來成為借鑑和參照;本會近年已經逐步在填補空間。本地戲劇界的生態逐漸出現微妙的變化,未來需要的是更多的製作、更多的觀眾;面對如此發展,創作人必然需要進一步認同、了解、關注並思考香港戲劇過去一段走來的日子,才能確立當下的位置,並前瞻未來的方向。如此,香港的戲劇才能健全地發展下去。於此,評論人願意發揮我們的專業知識,為業界的未來發展作全面的探討和思考。我們希望:

 

  1. 凝聚評論界及戲劇業界對香港戲劇歷史並未來發展的關注;
  2. 讓評論的位置能夠被進一步肯定;
  3. 讓評論紮根於研究;讓研究的成果回饋創作。

 

凝聚專業藝評人的力量

 

評論界在過去為香港戲劇發展史所建立的基礎,是很重要的資源,需要在這些已有的資源下持續發展,並把資源活化。承接本會以往對戲劇創作人的研究(榮念曾、鄧樹榮、莫昭如),我們將會計劃成立一個由不同藝評人組成的香港戲劇史專題/個案 研究(開發)小組,就不同課題作出研探,整合出本地戲劇發展史的圖像。

 

要藝評從被動的位置邁向較主動的崗位,我們需要強化評論人之間的凝聚,並同時以開拓發表渠道、開辦藝評課程、持續培訓新晉藝評人等鞏固整體評論氛圍;這種氛圍將有助作品之年度交流討論的發展,確立評論對提升作品質素的功能,讓整個戲劇生態能夠健康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