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劇史專題或個案研究」計劃
本會在過去數年間,其中一項重點的出版系列,是為本地尚未及系列梳理的戲劇史作補白,透過有限的資源書寫香港的演藝歷程。出版的項目包括針對本地創作人所作的專題或個案研究;如榮念曾、鄧樹榮、莫昭如、何應豐等。除了本地創作人的研究外,本會亦曾經就藝文發展歷史和現象作出研探,整理並出版了不少專書,包括《從戲台到講台:早期香港戲劇及演藝活動一九零零至一九四一》、《香港戲劇山海經:劇藝研討會九七紀錄》等;同時,亦初步整理了四十年香港的戲劇評論,出版了《香港戲劇評論選(1960-1999)》及超過5,000條的評論文章條目;並連續四年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與香港戲劇協會及香港戲劇工程籌劃「香港戲劇年鑑」。
這些研究和出版,的確為本會整理香港戲劇發展史之前提奠下了基礎。為了進一步活化目前的資源並以個案或專題式深入探研戲劇史的發展,本會已成功獲得藝發局「多項資助計劃」的補助,將展開「香港戲劇史專題或個案研究」計劃,並在2010年度,正式啟動「專題/個案研究」的顧問及編輯團隊,進行相關的研究計劃。是年度主要是以下三個個案的研究及資料搜集、整理的工作,期望逐步展呈本地戲劇發展的面貌:
項目: |
「學聯戲劇節」專題研探 |
類別: |
劇場發展現象 |
策劃人: |
張秉權博士 |
出版概念: |
香港戲劇發展在邁向專業化以前,學界蓬勃的創作風氣是最具視野的嘗試,其中尤以「學聯戲劇節」的發展最為核心,有關活動持續為本地戲劇澆水翻土,成功地孕育了一批目前仍然活躍於劇壇的精英份子。要書寫本地戲劇發展,「學聯戲劇節」當是重要的一章。 |
延伸資料: |
項目: |
「香港女性劇場創作人」專題研探 |
類別: |
創作人研究 |
策劃人: |
鄭威鵬博士 |
出版概念: |
在男性主導的創作世界,女性劇場創作人的作品一直被忽視;但有關實踐卻反映了當代女性身份和位置的轉化,如何透過其創作和表演得以呈現;同時,她們在劇場美學實踐上亦帶來了新的觀點,衝擊著以男性創作人為核心的香港劇場。 |
延伸資料: |
項目: |
「沙磚上」專題研探 |
類別: |
劇場發展現象/劇團 |
策劃人: |
盧偉力博士 |
出版概念: |
台灣早有關於另類/前衛劇場之歷史梳理,其中包括來自香港劇場工作者的影響,其中不能忽視的是「沙磚上」;然而本地卻仍然未有相關的論述和研究。本計劃旨在開展香港另類和小劇場的研探,並以「沙磚上」作為基點。 |
項目: |
「李援華」專題研探 |
類別: |
戲劇人研究 |
策劃人: |
張秉權博士 |
出版概念: |
李援華為香港資深戲劇和教育工作者,亦是導演、編劇、翻譯、藝評人和導師。在參與戲劇活動的五十多年間,培育了眾多仍然活躍於劇壇的戲劇工作者。本計劃嘗試透過訪談、整理其作品,梳理李先生對香港戲劇發展的影響。 |
項目: |
「《中國學生周報》戲劇活動」專題研探 |
類別: |
劇場發展現象/劇團 |
策劃人: |
張秉權博士 |
出版概念: |
於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國學生周報》為香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藝刊物,對當時的年輕人影響尤深。其實《周報》旗下的話劇活動相當頻繁並甚具規模,卻鮮有被討論和研究,是次計劃旨在鉤沉該段逐漸被人遺忘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