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薪酬報告與現實人生:追蹤藝術家的一天 藝術勞動何價?為何研究?:談《藝術工作者薪酬調查2016》及其他研究報告 文:張翠瑜 在此我將談談這些研究報告的側重點和優缺點,藉此反思藝術勞動的薪酬待遇問題。
|
|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今期專題的策劃,由連任的馬逢國議員在選舉前兩個月發表的報告中擷取靈感,先透過深度分析展示現况,再結合四位來自不同演藝範疇的工作者的「生活日常」。
|
|
|
|
【專題】薪酬報告與現實人生:追蹤藝術家的一天 文:葉運強、藍嘉穎、胡境陽、胡喬立
今期請來四位藝術家,以「藝術家的一天」為題撰寫文章,藉此反映香港藝術工作者的生活實況。
| |
|
| 【演藝人誌】 一葉一世界:專訪服裝設計師林璟如 文:黃寶儀 林璟如從傳統承襲了物盡其用的剪裁方式。華夏民族過往並不輕易取得資源,因而份外珍惜織出來的每一疋布。
|
|
| 【影像】 阮漢威的一天 攝影:張志偉 鄰居丶出發丶沿途風光丶火炭丶灰藍色丶澆水丶Hostelling/5子丶12點05分丶空間丶電腦桌面丶草圖......
|
|
| 【演藝人誌】 專訪艾力.韋塔克(Eric Whitacre) 文:默泉 韋塔克笑言他對人聲亦有種莫名喜愛(連妻子也是女高音),因為人聲最human:「每個人的聲音都不同,是真實的自己(authentic self)。
|
|
| 【劇場外望】 編、導、演一起實驗——馮程程談新文本與表演 文:肥力 |
|
【劇場外望】 分享與思考「劇場構作」的亞洲實踐現况 文:賴閃芳 會上有數個由劇場構作與合作的藝術家分享的個案,不約而同地他們各自的合作關係長達數年,甚至十多年。對我來說,他們建立的互信是所有對話的前設。藝術家/團隊是否需要一位劇場構作,很大程度在於藝術家的自覺,是否願意聆聽並開拓討論的空間,置作品於更廣的脈絡裡審視。
|
|
【劇場外望】 我參加了楊.法布爾劇團的遴選…… 文:李頊珩 | |
|
| 【焦點座談】 不斷流動與匯合的藝術——記《創作平台.十年對談》系列座談 文:肥力 在台北扎根的「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十年來在台灣給予表演藝術界及觀眾一種積極發展跨文化、跨地域藝術的印象。
|
|
| 【演藝點選】 The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s Hong Kong Debut 文:Alexis Alrich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word avant-garde is French—France was at the heart of modernism in the 20th century.
|
|
| 【焦點座談】 跨文化表演在台灣──從「身心合一導演實作工作坊」談起 文:何怡璉 但是薩睿立應用太極時,似乎有一個pre-performative的練習,將太極過渡到排練,找到導演和演員可以使用的溝通語彙的橋樑,為甚麼?
|
|
【藝評空間】 劇場:澳門藝術節《最後的錄音帶》 文:陳恆輝 | |
|
|
| 【藝評空間】 漸入佳境的馬勒《第八交響曲》 文:李夢 馬勒這首交響樂作品編制龐大,氣勢浩然,不論對於歌者、樂團抑或演出場地本身,都是不小的考驗。
|
|
【活動探報】 心智從來不會亦不應缺席:記「前進進表演探索計劃」 文:梵谷 | |
|
| 【藝評沙龍】 迷你倉火災後談工廈藝術家何去何從 「藝評沙龍」每期精選熱門演藝文化議題或在港上演的演藝節目,邀請藝評人和文化人對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