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題】跟著藝評人找好吃的和好看的 美樂美食 樂評食評 文:周凡夫 但要將音樂、食物轉化為評論,這個過程便是相同的多。相同的並非指都要具備掌握文字表達的能力,而是指兩者都要講求親身的體驗。
|
|
| 【專題】跟著藝評人找好吃的和好看的 可貴的手工自製,劇場與美食皆然 文:楊美英 每天晚上裝台、翌日清晨拆台,有如劇場演出作業的每日縮時攝影一般,每每讓我對上桌香噴噴的麵湯格外感覺親切又辛苦。
|
|
|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在香港看演出前找吃的,對我來說不是經常發生的事,因為通常是連吃也沒機會,便要直接衝進劇場!如果是好看的演出心靈尚有安慰,否則肚子往往會投訴,反而在外地看演出,我卻總是比較有餘裕的時間在附近吃吃逛逛。
|
|
|
| 【藝評空間】 評近未來事務所3號創作——《放屁蟲》 文:何阿嵐 |
|
|
| 【藝評空間】 卑微的生命,這裡簽收——評香港話劇團《順風.送水》 文:楊之龑 |
|
| 【演藝點選】 費城樂團與尼澤—塞甘 文:葉朗年 尼澤—塞甘與費城樂團這次來港的兩場曲目都不包括獨奏作品,讓這個組合一展所長,處理最有挑戰性的交響作品。
|
|
| 【演藝人誌】 專訪羅馬尼亞國際評論人柯迪維.薩尤 文:潘詩韻 作為評論人,薩尤認為自己在擔當觀察者的角色。他相信適當的抽離可達至更佳的觀察——不停留在某一地方,不跟某一位藝術家經常來往,不跟隨某一種劇場潮流。
|
|
| 【藝評空間】 士兵落魄,故事失魂:評香港小交響樂團《士兵的故事》及其他 文:尹莫違 |
|
| 【藝評空間】 戲曲之承傳與創新的跨越和折衷 文:吳美筠 |
|
| 【焦點座談】 Creating a brave new art world 文:Isaac Leung |
|
【劇場外望】 波蘭的「劇場私塾」和「地下劇場」(下篇) 文:吳紹熙 就像波蘭各地下劇場一致強調,重點乃持之以行的訓練,是深入個人生活的教育,而不是制度,不是可量化的學分和修讀時數,不是票房、得獎數目或獲資助的金額。
|
|
【藝評沙龍】 尋找「最佳」:演藝評獎多面睇 「藝評沙龍」每期精選熱門演藝文化議題或在港上演的演藝節目,邀請藝評人和文化人對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