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 近期社會上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讓人憂心香港正一步一步失去言論自由,而在這嚴酷的氛圍中,表演藝術乃至藝評當然亦不能獨善其身。今期我們邀請了中國內地的瘋子 XX、香港的莫昭如、新加坡的黃浩威,以個人經驗及觀察,分析三地的藝術刪禁或自我審查現象。
|
|
|
【專題】看不見的機制-論刪禁 論刪禁 文:莫昭如 如果我們相信任何的表演空間,無論是劇場裡面、公共空間、電視台、電影院、大氣電波、立法會、報紙傳媒,乃至維園、時代廣場、廣東道、新界東北,都是民眾要爭取和表演的領域,並且是與當權者的較量,那麼《紅樓夢》舞劇紅衛兵片段被刪、李慧玲被辭退、鄭經瀚劉進圖及其他人被斬、梁國雄被驅逐出立法會、Hidden Agenda 被關門、保衛皇后碼頭的保育人士被驅被捕、菜園被滅村、民間電台被搜被禁、「港深雙年展」藝術家被抬走......都是差不多同一樣的事情!
此刻我是如何衡量我擁有的表演空間?我又要表演甚麼呢?
|
|
【專題】看不見的機制-論刪禁 愈開放愈詭辯:新加坡藝術審查的治理術 文:黃浩威 西元 2014 年,新加坡藝術審查機制的權力,確實發生了轉變,只不過不像是郭寶崑所期待的那樣被「下放」了,而是從一政府機構轉讓到另一機構,與藝術審查無關的政府部門亦仍可越俎代庖,裁定藝術是否威脅社會。尤有甚者,審查機制變得更為詭辯:所謂公共問責制的改善,實則為政府機構在公關措辭上的修飾和表演。所謂支持同行評、鼓勵民主參與的舉措,乃是政府審查職務(及後果)向藝術家的責任轉嫁。
「藝術界自約自律」的機制已然成型,只不過那是執政者治理術的精密化。
|
|
|
| 【演藝人誌】 「我是張志偉」 文:胡銘堯 「在舞台劇中出身,令我特別著重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戲的關係。因著這班舞台人,我才投身進舞台攝影,在這裡成長。」一輪風雨,工作關係似有調整,但最終無損的,是他對人性的信任,和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重視。
|
|
| 【藝評空間】 劇場:目擊表演者秘密與形體訓練的要義:觀《熱血軀體》公開課堂 文:于善祿 |
|
| 【藝評空間】 《鄧世昌的歷史故事》——看不見蘋果樹下的種子 文:黃汶欣 |
|
|
| 【藝評空間】 自由之身,如何可能?——評《思想伊戈:百年春之祭》 文:甄拔濤 |
|
|
| 【劇場外望】 不是旅遊指南之馬來西亞幾好玩 文:李海燕 |
|
|
【活動探報】 記「庫藏文化」交流座談會及工作坊 文:張翠瑜 在某個冬日星期天,過百位聽眾出席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舉辦的「庫藏文化:藝術資料整存和統計的策略、實踐與發展」交流座談會及工作坊,細聽一個個在香港或外地保存藝術資料的故事。
|
|
| 【藝評沙龍】 《寶島一村》 「藝評沙龍」每期精選熱門演藝文化議題或在港上演的演藝節目,邀請藝評人和文化人對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