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慢慢地,我們便動彈不得 文:朱振威 事到如今,安坐家中,談何安慰人心?指揮大師Riccardo Muti說過:「年紀愈大,我愈覺得指揮是整個樂團裡最無能為力的人」,雖語境不同,當下回想,不無感慨。
|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活在命題下 文:潘璧雲 我想,既然《感冒誌》講的是自由意志,那自由意志,就不單在甚麼運動或甚麼革命底下才需要被彰顯,那應該是所有人都應該有的權利,假如已經淪落到要爭取的話,那就是說我們已經失去了。
|
|
|
|
| 【劇場外望】 Freedom in the Present Tense Keyword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 for Young Audiences, Iași 文:Terence Li |
|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去年夏天一波的抗爭浪潮讓香港人重新認識這個地方,「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半生下來,就是為了在這刻見證城市的荼蘼與再生。
|
|
| 【劇場外望】 全球化時代的戲劇與新媒體藝評人 記第七屆烏鎮戲劇節IATC青年劇評人工作坊 文:凌志豪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粵劇界的抗爭與抗疫 文:中。南海 相信各人都知戲行圈子不大,有甚麼言行意見,都不難迅速擴散,若傳到有不同看法的劇團班主耳中,極可能減低了合作機會因而影響生計。
|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一陣氣血不暢的暈眩 文:陳炳釗 不安、憤怒和恐懼籠罩著排練室,而劇場則被社會隔絕在外,這種狀況是我們這一代活在溫室裡的藝術勞動者以前還不曾體驗過的。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疫間隨筆 文:黃佩蔚 想到前一陣子人們還在談論著過量生產過量勞動的無解議題,最近的哀鴻遍野,竟有種不知哭笑不得的莞爾。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災疫總是照妖鏡 文:李蘄寬 在一切高談闊論之外,我們該做的,其實就是盡自己的能力保護彼此。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好好照顧自己 文:戴碧筠 有些意識形態較易同理,有些永遠無法想像,「同」「不同」在心中,但因著尊重而產生信任,感到安全而被述說,劇場足以盛載。
|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從現場到線上,病毒肆意下中國演出市場的自救 文:楊小亂 疫情讓線下的娛樂長期停滯,但是卻發展了線上的娛樂項目。在沒有劇場的日子裡,觀眾們將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轉交給了電腦和手機。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封城四十三天:五種情緒小記 文:炭嘆 驚恐。封城的第一個星期,我最大的感受是「世界末日並不遙遠」。我過了記憶中的最糟糕的一個春節。
| |
|
| 【專題】從抗爭到抗疫:我的生活與思考 2020疫情隨筆 文:郎劍飛 我一直在想,還有多少資訊沒有進入公眾視野,背後原因還有甚麼,腦子裡只反復出現一句話「為甚麼,真相到底是甚麼?」
|
|
|
| 【藝評空間】 在城市中與觀眾擦身而過 2020「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評論與觀察(上) 文:陳明緯 |
|
| 【藝評空間】 在城市中與觀眾擦身而過 2020「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評論與觀察(下) 文:陳明緯 |
|
|
|
| 【藝評空間】 《極光雙男》中的冷冽舞台美學 文:陳瑋鑫 |
|
|
| 【藝評空間】 不談情、只探聽:《談談情探探聽》的情感教育 文:雷浩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