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大東老師說,願離開時能成為一道光——你們都是讓劇場更亮的光,懷念大東老師和陳鈞潤老師。
|
|
| 【劇場外望】 與城市一起創造未來的藝術(節) 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觀察 文:陳佾均 |
|
|
|
【劇場外望】 在反送中時期參與政治的荷蘭藝術節2019 文:肥力 | |
|
| 【活動探報】 2019亞洲兒童青少年藝術節及劇場聯盟大會觀察 文:謝鴻文 他提醒我們正視兒童的各種權利,而戲劇不僅是兒童遊戲的一種發展,也可以作為打開視野的管道。
|
|
| 【專題】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 在縫隙中開出想像——「IATC TW 2019年度論壇」觀察筆記 文:黃馨儀 但覺得難得的卻也是,此次十場的論壇藉由如此多元歧異的與談者,打開許多「同溫層」外的未知世界,如此也作為一個給予當代評論的提醒。
|
|
|
| 【專題】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 游牧的藝術評論者 文:吳思鋒 因此,如果知識份子每逢議題很快地選擇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而且一味貼合數位的速度、自媒體的誇飾與自戀,反而把思想扁平化,變得與商品無異。
|
|
| 【專題】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匿名劇評人 文:楊小亂 獨立的觀點和評論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當這種觀點和評論成為大家唯一推崇的聲音時,似乎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
|
| 【專題】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 我們該如何寫?又該如何讀?——談戲劇評論在自媒體時代 文:羅麗 自媒體時代戲劇評論的環境重建和理性回歸,有賴於專業劇評人的發聲和持續發聲。
|
|
| 【專題】如此時代的藝評策略 話語,資本與策略:思考當代藝評的挑戰 文:凌志豪 從另一個角度看,藝評是否能夠逃脫藝文科層體制的規範呢?但在缺乏資源之下,香港的藝評人又可以如何發展出長期的計劃持續地成長?
|
|
【藝評空間】 《離境大堂》:殯儀業通識教育劇場 文:吳俊鞍 但若果把這演出視為教育劇場,換言之,即是以戲劇為手段推廣生死教育,那採用這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或許無可厚非。
| |
|
|
|
| 【藝評空間】 過去仍未過去 文:賴勇衡 悲觀地說,連藝術家的想像力亦難以突破現實困局。戲裡戲外,卅年前後,解放與困局之間的抗衡一直延續著。我們抗衡鐵壁,直至最後一人。
|
|
|
| 【藝評空間】 特別的法式音樂劇 文:洪思行 雖然整體的戲劇張力削弱了,但部分角色設定本身頗有張力,最突出的不是羅密歐與茱麗葉,而是Tybalt。
|
|
|
|
| 【藝評空間】 《孝莊與多爾袞》——從平穩中見細緻 文:蔣鎮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