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外望】 當戲劇無可避免地捲入政治—— 記柏林邵賓納劇院的《人民公敵》在中國遭禁演一事 文:袁潔敏 | |
|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今期專題策劃,我特別邀請英國國家劇院檔案室主管Erin Lee和美國費城自由圖書館負責人Karin Suni,把她們在研討會的文章重寫發表在香港
|
|
|
| 【演藝人誌】 異樣的目光與麥華嵩的一段話 文:何阿嵐 「我欣賞那種與讀者能夠閒話家常,不和你多談理論,言談間又能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
|
【劇場外望】 劇場的新想像:從劇場走到立法 文:張潔盈 | |
|
|
|
| 【專題】表演藝術遺產之整存與應用 Archiving a National Theatre 文:Erin Lee It has been really interesting to work with practitioner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of documenting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
|
| 【專題】表演藝術遺產之整存與應用 業餘者的練習——識讀檔案中的「非言語」訊息 文:葉杏柔 2014年底,本著「二十週年回顧」的想法,在地實驗開始細究歷年足跡,著手瀏覽數百卷DV影帶,將影帶轉數位檔。
|
|
| 【專題】表演藝術遺產之整存與應用 Performing the Library: The “We the Detectives” Project 文:Karin Suni This project began with one sentence: “I would like to do an exhibit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tective story.”
|
|
【活動探報】 尋找香港劇場構作的定位——評西九「 超越劇場構作」 工作坊系列(三) 文:黃慧儀 Borchmeyer 到訪第一日說明了他對劇場指導的定義:作為導演的觀察者和聆聽者。
| |
|
| 【活動探報】 「甚麼是舞台」感想報告——劇場空間的意象與環境 文:鍾燕冠 在構建劇場空間時,應特別重視空間如何圍繞觀眾,如何表達戲劇內容使觀眾沉浸其中。
|
|
【特稿】 「進劇場」觀眾研究調查成果——回顧與前瞻 文:胡家欣 在「進劇場」創團的第廿二年頭,希望透過觀眾研究調查,有助了解現今觀眾觀賞藝團節目的行為及背後推動的觀念和態度,作為制定日後發展及路向的重要指標之一。
| |
|
| 【藝評空間】 算法利維坦:都市部落的身體困境 補回談論《遙感城市》的一個面向 文:梁妍 《遙感城市》不鄉愁過去,而是面向未來。
|
|
| 【藝評空間】 世人喜歡親睹希望勝過只聞其聲——2018上半年香港戲劇選評 文:賴勇衡 改變世界之前,先要認識世界;認識世界之前,先要面對自我。
|
|
| 【藝評空間】 2018上半年的再現與翻新 文:丁羽 2018年的上半年,予我最深印象的戲劇演出,全都是來自經典劇本的再現,又或是將文學名著翻新。
|
|
| 【藝評空間】 對倒時.空 文:小西 《對倒.時光》除了充滿陳炳釗在新文本探索期中所累積下來的種種敘事技巧與實驗手法外,也逐漸浮現了某種還不算很清楚的行動主體意識。
|
|
| 【藝評空間】 思考的碰撞:吳美筠《獨眼讀看——劇場.舞影.文學跨世紀》 文:鄭政恆 一般而言,香港甚少跨媒介演藝評論出版書籍,一來寫的人不算很多,二來難以在市場定位。
|
|
| 【藝評空間】 評《甜美生活》——甜美不過是一層漂亮的糖衣 文:羅斌惠 |
|
| 【藝評空間】 淺談〈建豐二年〉的兩點——搬演的困難及其取捨之間 文:黎曜銘 |
|
| 【藝評沙龍】 活的表演,活的檔案——發展表演藝術記錄的機遇與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