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卻不可笑的《大笑喪:喪笑大晒》
文︰邵善怡 | 上載日期︰2016年10月24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劇照提供:7A班戲劇組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7A班戲劇組 »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日期︰9/9/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節︰劇場‧再遇 »
藝術類別︰戲劇 »

《大笑喪:喪笑大晒》是康文署「劇場再遇計劃」的重演劇目之一。年屆八十的爺爺為了可以「無病無痛」離世,經歷人人祝福的「笑喪」,而在誤服藥物後,將錯就錯,一心求死。決心求死卻非無慾無求,念念不忘的不是親人,是蘭花。被召來學習照顧一屋蘭花的孫子,試圖說服爺爺放棄死念,故事就在二人互相說服中展開。

 

輕生自殺理應是沉重的題材,「7A班戲劇組」卻以喜劇和荒誕的方式呈現對生死的思考。楔子部分,現場樂師黃曉初以主持人的身分,帶領薛海暉和蘇育輝演繹不同的輕生原因。臉上塗滿白色顏料的二人,以誇張的扭動和表情來虛擬各種場景,到最後更一次又一次跳進台中的長方形凹陷方格。這一仿似跳進棺材般的舉動,象徵從古至今曾發生的眾多輕生事件。臉譜化的演繹方式有著超現實感,縱使屈原的故事或騙保險等行為是實情,觀眾卻未見沉重,而是與樂師一樣,以旁觀的角色審視眼前帶喜感的各種行為。此部分是「可笑」的,略帶誇張的演繹延續至正式故事。人物動態方面,爺爺沒有老人的老態龍鍾,孫兒也沒有至親將死的沉重,甚至出現二人你追我逐的場景;在劇中穿插出現的音樂,歌詞並不合調,唱法也像福音歌曲,藉此訴苦衷有格格不入感;以及每當劇中人面向觀眾剖白內心想法時,突然而來的暗燈以及藍光聚焦,都形成一種疏離與荒誕效果。

 

疏離效果更明顯地體現在樂師角色的設定,他不單是現場樂器的彈奏者,更擔任著主持人角色,甫開場便面向觀眾提問,請自認怕死的觀眾舉手。此一互動讓躲在暗處的觀眾由觀看者成為參與者,提醒眾人跳出故事劇情,以思考生死議題為前提下觀看接下來的演出。在爺、孫角色出場後,樂師甚至以旁觀者的身分直接批評劇中人「講大話」,要爺爺說出輕生的真正原因,引領角色解釋參加過朋友喪禮後的感受;又如提醒孫兒說服爺爺輕生的念頭;到劇的尾場,樂師於中央位置倚台而立,微笑觀看二人互動。全劇不斷穿插樂師的點評,雖能有助情節的推動,引導角色行動和思考,但在表現疏離效果方面,卻稍見刻意,在提醒觀眾跳出情節的同時,搶去一定注意力,觀看的焦點被分散不少。

 

本劇以喜劇形式包裝,內容卻「不可笑」。獨居老人與蘭花為伴,對蘭花的留戀大於至親,或源自平日關係的疏離,孫兒只在每年新年見一面,也拒絕死前與兒子相面。到底為何非死不可?是對老友笑喪的艷羨,還是對年輕時折磨戰俘為樂一事的讖悔?每個原因都只簡單一提,推動人物行事的交代欠清晰,稍欠說服力。把一個嚴肅的話題,以誇張、惹笑的方式表達,雖打破了傳統的沉重想像,為容易陳腔濫調的話題增加了新鮮感,但同一時間,也怕嬉鬧的形式掩蓋了主題本身。

 

再談舞台佈置方面,灰白的舞台上除了作道具的一桌兩椅外,就只有一株株的蘭花盆栽圍著舞台平均分佈擺放,虛擬全屋滿佈蘭花的設定,舞台設計簡約。同時能善用升高了的台板,台板下方滿佈各大小的暗格,作存放道具之用,減少台上雜物。其中,中央位置豎立著約一人半高的長方形木板,彷似是大型神主牌,又像是大型的棺材平面。可惜的是木板的隱喻未有善用,它突兀地在台中豎立,但在影像投射或劇情中,都未見有深意的設計。


(原載於2016年10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中學教師。2014年起參加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舉辦的「『新戲匠』系列 ─ 劇評培訓計劃」後,開始偶有發表劇評文章,並於2016年第八屆新視野藝術節中,入選「新銳藝評人計劃」。設有面書專頁「我作·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