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樂之逆襲
文︰余卓伶 | 上載日期︰2016年7月1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管弦樂團
演出單位︰香港管弦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10/6/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費城樂團來港演出兩場,「巧合地」選了兩首香港管弦樂團少於一個月後演出的曲目。兩個樂團在短時間內有重覆的選曲並非常事,從兩團的演奏中學習,是不錯的主意。當中布魯克納的《降E大調第四交響曲,「浪漫」》,應該是大眾較期待,同時是比較兩位音樂總監的機會。費城出色的表現當然震撼,但是港樂後來的表現可謂不相伯仲,對費城作出了「逆襲」。

 

對於圓號手來說,這首第四交響曲無庸置疑是個挑戰。費城樂團的首席圓號手,音色較圓潤,高雅,樂句的處理非常連貫;港樂的首席圓號手的音色較明亮,雄偉,帶有一種隆重登場的感覺。兩位各有特色,但港樂較能夠震撼人心,聽的時候彷彿能夠與其句子的起伏一同呼吸,非常細緻而有力。相比之下,費城雖然吹的又順又滑,但就似乎少了一點激情。兩位圓號手的風格,都反映了兩位音樂總監的風格。

 

費城樂團音樂總監尼澤-塞甘的「費城之聲」強調的是音色豐富的弦樂,和著重整個樂團音色,靈魂的交流及融和。他的演繹就能夠完全反映他的「費城之聲」:單單是第一樂章就能夠以具流線形的樂句展示樂團華麗的音色,高貴的弦樂加上管樂,有如吃著一口又一口的高級日本魚生飯,不太花巧,單靠新鮮材料就已經令人回味無窮。其弦樂音色與香港管弦樂團相比下,明顯較為豐富,如一杯好奶茶般濃郁。費城樂團的每一位樂手都能夠不論位置地全身投入音樂。尼澤-塞甘提及過他最引以自豪的「費城之聲」是由每一位樂手都獻上靈魂,音色的構成不是樂手一塊塊地拼上,而是大家的音色好像扭在一起,融合成一個豐富的音色。每個人給予的力度一致,音色因而厚實。

 

港樂的弦樂雖在梵志登的棒下已經進步不少,可是相比下,音色就稍為單薄,空洞。音色雖美,但欠了凝聚,集中的感覺。雖然身體的擺動並不完全代表一位樂手的投入程度和其音樂的質素,不過仔細看的話,從這些擺動,就能看見力度上的參差。費城的弦樂手的合拍程度,同步率極高,相比下港樂就沒有那麼整齊,甚至會見到有樂手不熟悉樂譜,中途停下演奏。弦樂音色的差距,也許正正因為這小小的分別。

 

不過,梵志登為我們帶來了驚喜。港樂的第四交響曲,比起費城樂團的更有層次感。第一樂章重覆的句子一次比一次精彩而有味道,氣勢磅礡,梵志登能夠處理得有張有弛,每一下用力的揮棒都能夠帶領樂團奏出華麗、激情的音色,而且美麗地收起每一段音樂,聽得觀眾心情大起大跌,扣人心弦。銅管樂的聲音豪放而不會粗魯,平衡做得非常好。雖沒有比費城強大的弦樂,但是音樂的起伏,對比做得明顯,都能夠做到華麗,激昂的效果。第二樂章的起伏做得最令人揪心,一氣呵成地把音樂的張力拉盡,銅管樂和弦樂的配合雖融和感不強,銅管樂卻是華麗而豪放地襯托了弦樂,做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不會有任個一方喧賓奪主。第三樂章有一種狂野的魅力,聲音明亮而不粗糙,一句句的層次分明,有如暗湧般一層一層浮現,一句一句按下去,令人非常興奮。第四樂章作為當晚一個華麗的結尾,可算完美、高雅、激昂而不失細緻地為當晚畫上句號。梵志登的演繹無疑令港樂的發揮更上一層樓。

 

相比之下,尼澤-塞甘雖然擁有更強大的弦樂,但是未能夠帶動樂團從第四交響曲的旋渦中逃出,音色雖美,但處理稍有點乏味,沒有驚喜,起伏和張力未能夠在指揮棒下盡現。費城有如此優勝的先天條件卻未能盡用,實在令人有點失望。整首樂曲似乎都被炫目的弦樂所主導,銅管,木管樂的聲音柔和,能夠與弦樂融合,不會鋒芒畢露。不過,這個也許是令到他的第四交響曲較乏味的原因:溫柔,但沒有波瀾壯闊、耀目的音色。音色上,港樂的色彩更豐富。如果能夠更強調銅管和木管樂,也許勝負已分。

 

從名氣而言,費城樂團得到壓倒性的勝利,光看有強烈對比的入座率,就可以看到觀眾們如何就這場大鬥法落注了。香港管弦樂團這次表演比起費城樂團,實在一點都不遜色,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因為名氣而沒有選擇港樂,真是錯過了一塊被遺忘的寶石:其實香港的樂團,也是非常值得我們自豪的。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