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法國五月」Richard Galliano音樂會
文︰蔡嘉雯 | 上載日期︰2016年6月17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照片提供:香港城市室樂團
主辦︰法國五月, 香港城市室樂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10/6/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法國五月2016 »
藝術類別︰音樂 »

不知從何時開始,手風琴與法國慢慢建立了獨特的關係,手風琴似乎就是廣場音樂的象徵,但這種需要高度技巧駕馭的樂器很容易便曝露了樂手的造詣,手風琴作為廣場音樂的靈魂往往受到演出者的技術影響。出於技術的良莠不齊,手風琴表演有時令人又愛又恨。Richard Galliano是現時其中一位世界級手風琴好手,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者,也是一位作曲家,他飛舞的手指彷彿告訴世人,法國的手風琴不只是街頭表演或襯托法國電影的音樂,手風琴一樣可以自由地進出各式各樣的音樂風格,也可以穿越所有時間地域;樂器裡一張一弛的空間彷彿容得下所有的激情與愁緒。

 

Richard Galliano有著令人艷羨的履歷,他受到Astor Piazzolla的啓發,把法國手風琴音樂傳統與爵士樂、探戈、圓舞曲等風格融合。在演出方面,他曾與Billie Holiday、Edith Piaf等合作。他既灌錄古典樂唱片,也製作拉丁和流行音樂。這樣的經歷和音樂探索,令這位好手擁有廣闊的音樂視野,及打破傳統的胸襟。

 

音樂會明顯分為兩個部分,休息前的《四季》和休息後的拉丁風格作品。Galliano早於2013年便灌錄了韋華第的《四季》,並將耳熟能詳的《四季》大幅改編成為手風琴與弦樂五重奏,可算是新嘗試。要欣賞這首改編作品,便要拋卻原有對韋華第《四季》的聆聽方式,重新欣賞以手風琴為主導的《四季》。在一個訪問裡Richard Galliano提到,他喜歡這件樂器,即使按下一個鍵發出一個音,也可以發出很柔軟細膩的音色,音色的變幻可以很詩意、很動人。如果以這個角度去感受Galliano手風琴音色所帶來的四季變化,確實能感受冷暖陰晴、熱情與憂鬱的鮮明對比。《四季》中以〈夏天〉的改編與演繹最為精彩,除了因為最炫技,也因為Galliano在這樂曲裡表現的熱情和開懷更得心應手。不過即使放下韋華第的包袱,這次演出沒有了長年的合作伙伴Tangaria Quintet,換成香港城市室樂團的成員,他們在合作上似乎還需要磨合,平衡和配合上還可再下功夫。

 

音樂會的第二部分卻是另一番景象。Galliano和城市室樂團合演Villa-Lobos的《巴西風巴赫組曲第九號》、Piazzolla的《阿根廷式手風琴協奏曲—阿空加瓜峰》和他自己創作的《給瑪歌的圓舞曲》。曲目由古典慢慢轉向拉丁音樂和探戈,還有Galliano鍾愛的作曲家Piazzolla。隨著輕快的節奏和氣氛,音樂會慢慢走向高潮,觀眾亦表現投入。

 

Galliano演繹探戈作品明顯比《四季》精彩,音樂裡能聽得出他發自內心的spontaneous和嫻熟的演奏。他親自創作《給瑪歌的圓舞曲》向Piazzolla致敬,而此曲確實有濃厚Piazzolla的影子。他演奏的數首探戈音樂最為精彩,演繹細膩、技巧出色,長短輕重收放自如,而且輕快的音樂流露自信和熱情,無論縱情與憂傷的情感都感染著音樂廳的每個角落。最精彩的一曲是encore的最後一首,Galliano演奏Piazzolla的《Oblivion》,第一段的獨奏已表現了他所謂變幻的音色,仔細聆聽這首感情複雜的樂曲,終能明白Galliano所謂「音色的變化」:就是在樂器一收一放之間,於音符裡延續的韻味。Galliano在一曲《Oblivion》裡對回憶的懷緬與不捨中表露無遺,而室樂團亦奉上全晚最精彩無誤的演繹。

 

若以Galliano的錄音和過往音樂會演出來說,從選曲至演繹,這場音樂會不算是很特別也不是超水準的演出,但從音樂的享受,觀眾的熱烈反應來看,Galliano和城市室樂團為觀眾帶來難忘的晚上。他讓遠在東方的觀眾知道,法國的手風琴音樂不只是廣場音樂,也不只是「天使愛美麗」的配樂,這件樂器還存在很多可能性尚待發掘。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音樂學博士,著有《西方音樂簡史:一齣歷史的戲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