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送水佬
文︰邱洛彤 | 上載日期︰2016年3月18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攝影:Wing Hei
節目︰順風.送水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24/1/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陳小東編、陳永泉導的《順風.送水》是香港話劇團新戲匠計劃繼去年《五月的梅子》後另一作品,在上環文娛中心的黑盒劇場上演,我觀看的場次是圓圈組的首場演出。陳小東過去的作品常以基層人物為主,本次也不例外,主角是蒸餾水送貨員(送水)及速遞員(順風)。《順風.送水》在這次(2016年1月)演出前實已歷經不同場合的試煉,除了香港話劇團的讀戲劇場外,陳小東已憑此劇本參與2014年新域劇團「劇場裏的卧虎與藏龍IX」及2015年7月由友人創作於澳門演出此劇目。

 

《順》劇故事完整、對白流暢貼切,幾乎沒有可供挑剔的地方。在100分鐘的演出中,圓圈組由馮志佑飾順風、鄧宇廷則演送水。陳小東將送水設定為從小被欺凌、喜愛「初音」甚至愛上網上「初音」情人被騙的內向宅男,是社會中最低調的一群。當整齣劇都在討論人的存在感時,最典型被忽視的角色卻對自身存在最堅持。他知道在營營役役的工作中必須尋找工作的意義、也知道必須為自己與媽媽努力,而非成為大公司的小鏍絲──只是一個職員編號。雖然演後談中鄧宇廷自言身為劇組中年紀最輕的演員甚有壓力,需知道像送水般的角色雖然容易印象深刻,但拿捏不好卻恐怕會掉入刻板印象的陷阱中;鄧的演出帶有青澀的喜感,特別是對白的節奏掌握得不錯,成功令這位宅男更立體化,結尾戲劇性的發展也更令人惋惜。

 

在兩位主角以外,《順》中有一男一女「百變」演員,分別葉嘉茵飾演初音、淘寶女、少女記者,尹偉程則飾演看更、神及警察。先說初音。如觀眾有看過去年同樣是香港話劇團出品的《維港乾了》,大概仍對吹氣公仔Mihiro印象深刻。這次演出中當真人初音出場時,我心中出現:「又來了!」的感嘆。兩者都是由死物被主角幻想成真人帶進另一個虛擬世界:宅男們的內心世界,去抗拒外在所謂的「現實」。陳小東寫基層人物一向到位、寫實,這聲感嘆是唯獨對「宅男」似乎少不免這定位,也是全劇中唯一讓我有他者書寫的異樣感。

 

尹的看更是另一個重要角色,但神的出現尚且有間場之用,但警察卻顯多餘,我甚至認為劇情後段警察的戲份可以全數刪除、由看更演繹也未嘗不可。看更作為第一位出場的角色,他在鏡頭前的對話充滿提示,提示觀眾這套作品的關鍵詞就是存在。看更是可以看到閉路電視的、是順風與送水被困升降機中求救的對象、是令順風絕望的原因。常理來說,手握升降機開關鑰匙的他也應該是早上第一個發現升降機中有人被困、救出順風和送水的人;但他在鏡頭前否認知道任何事發晚上的經過,他只是在還原現場讓升降機(與現實世界)令以繼續運行。作為最能夠引證順風、送水存在的人,看更否認了他們的存在。

 

經過一晚上逼不得已的詳談,送水的遭遇讓現實入世的順風心態有所改變,但非常不幸地順風在看更、淘寶女與警察的冷漠以待下始終退回隱身的狀態走不出來。最後的獨白中順風才想起不知道送水的真正名字,反映從頭到尾沒有人在乎過人的存在啊!雖然這段獨白過於煽情突兀、打斷了作品流暢的節奏,但令我想起《小王子》。《小王子》中B612星球的出場是這樣說的:

 

「如果你跟他們說:『小王子存在的證據,就是他很迷人又愛笑,而且他想要一隻綿羊。當我們想要一隻綿羊,那就是存在的證據。』他們會聳聳肩膀,把你當個孩子看!但是如果你跟他們說:『他來自B-612號小行星。』那他們就會被說服,不會再問問問題煩你。」[1]

 

小王子必須要是來自B612星球,同樣地順風、送水終究只是一個標籤-職員編號、案件編號、一份職業、速遞佬、送水佬、薪水、看更日曆中又沒事發生的一個日子。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順風、送水呢?《順》中利用閉路電視多角度「重現」故事,低解像的影像中面目模糊的順風與送水,不正是可讓我們將自己套進去嗎?想想晚上回家時在電梯中不知多少次被看更盯著發呆無語?正如順風與送水,大家都是無名的人。

 

《順》在重重笑罵的鬧劇包裝下是一個沉重而無奈的控訴。《順風.送水》在處理存在的問題時,大概不必要與任何劇情角色有相關也會感同身受,因為我們都有被忽視、被輕視的一刻。陳永泉先生在場刊中言,今天香港年輕人都有強烈存在感,作為六十後他感到自己那代人是幾近隱形的狀態。我卻有相反的想法。作為九十後年輕人,尤其尷尬地身處校園與社會的交界處,既快要失去學生身分又沒有穩當職業去「解說」我是誰,實也自覺被隱形、失去存在感,卻正因如此我們才大動作地追求「被看見」。當成為社會遊戲的後來者,如何與已掌握制定遊戲規則權力的上帝爭成敗?陳小東透過《順風.送水》指出一條逃不掉的宿命之路,困在其中只有放棄對抗如順風或自我埋葬如送水。若是不願放棄的你,會願意繼續嘗試逃出這升降機嗎?



[1]《小王子》(電影原著小說隨身讀本),(台灣野人出版社,2015),頁17。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邱洛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