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纏故事》──當殘酷現實說成黑色童話
文︰江祈穎 | 上載日期︰2016年1月1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床纏故事 »
演出單位︰藝君子劇團 »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日期︰20/12/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喺好耐好耐以前」,這是童話慣常的開始,目的是與現實拉開距離,令人能在睡床上,投入一個想像空間,一個美化得就算不合理,亦無足掛此的幸福美夢中,直到永遠。《床纏故事》說的絕不一樣,相反是殘酷得相當現實的片段,把人困住卻不能醒來,只有一層比一層深的恐懼引人墮入。故事本身就以魔幻起始,由五隻身穿睡衣的兔頭人在黑暗中探燈追逐,在大床上玩耍,講起幾個尋常的童話故事,其中一兩位徐徐脫下頭套後,就轉為三段發生在床上的處境故事,分別關於墮胎、家暴,以及抑鬱症。

 

的殘酷困局

 

第一段〈執〉以一下閃光進入病床上,慘白燈光及機器聲,簡潔營造病房沉重氛圍,兩個孕婦初遇並自我剖白,慢慢由溝通轉為爭論批判,指罵進而打鬥,甚至要把對方勒死,李穎蕾表現之旁觀冷漠,緊張氣憤,以至暴烈,初看轉折得頗為突然,而曾浩嵐之角色亦似過份片面,但在瞬間閃光並全黑,分割現實與想象後,原來少女只是自我投射出來的內心爭扎,自我欺騙與殺戮,角色之演繹因而合理化,兩個角色拼起來,更見少女內我矛盾的可怖。才剛離開想像,馬上進入最殘酷的墮胎,在三個兔頭人的背光剪影下,慢動作地施行手術,取出一個兔頭,可惜形體雖略為簡單而不能表現劇痛,但憑著兔頭人的無表情及機械動作,一種揪心的恐怖由此表現。

 

第二段〈纏〉中亦在說故事時,帶著傷瘀的妻子走入,丈夫脫下頭套並變回成人聲線,在哥林多前書關於愛的經句包圍下,兩由情傃轉為帶有暴力的性愛。其後進入故事,描述著暴力傾向的丈夫,面對妻子以往不忠後想回到日常,但只能活在失控與暴力的邊緣,表現方式是三段中最為寫實的一段,所以很聚焦於角色表演上。尹偉程的表演沒有半點放鬆,不論平靜,打罵,發狂,以至最後以死相逼,依然保持著一種愛恨交纏的揭斯底里。而黃釗鑫對敵意保持警覺與恐懼,簡單如食早餐亦綻露蕭殺,兩人張力一直積壓,繃緊的氣氛使小摩擦瞬間由平靜轉為狂怒,進而發展成兩人自說自話的疊聲對話,但溝通得到的只有恨意,退無可退而無奈悲泣,又因生活絮事重複情愫而做愛,淪為非理性,由情慾全盤宰制的畸愛困局。

 

第三段〈困〉只有一位演員,基本上以形體表演,開始時童話故事與病人的留意交錯重疊著,病人問女性何時回來,強調著LOVE YOU,但留言錄音卻重複著「玩你而已」,展露出無耐的背景。在吊於半空,不平衡而時而跌落的床架上,施卓然或坐其上以形體的扭曲收縮,肌肉的震抖,不著一語表現抑鬱的面貌;或倒掛其下,無助地做著無用的勞動,揭力爭扎,然後絕望瑟縮於被單內,兔子走出來,嘲笑病人無膽鬼,引起殺意,最後又復倒吊空中,說著孤寂而反社會的對白之時,失去意義而全身苦痛乏力,把那絕望的氛圍帶遍全場,最終他掉下,結束了70天的絕境,又或等著新一天的困局,永無休止。

 

黑暗中說更黑暗的現實

 

三段故事雖然各自分離,但是中心意識同樣是困於絕望的處境,人如何面對內心的黑暗,這黑暗在劇中以黑色童話表達,真實是怪異的兔子群,故事卻是殘酷的現實,把對於幻與實的敍事習慣逆轉。《床纏故事》十分有效地運用了劇場本身的黑暗,配合重霧氣之下迷幻的射燈,本身已如陷於夢境,加上走調的童話音樂,兔頭人們以生硬的肢體耍樂,以可愛而怪異的口音對話,營造出大衛連風格的黑色魔幻氣氛,令人放下批判對錯的旁觀者角色,轉而主觀投入甚至感受故事中的絕望,無論罪疚,他人甚或自我,一旦固執於一念,即成地獄纏繞折磨,由好耐以前到現在,無間一再重演。
 

看畢三個故事後,人似迷失於重重惡夢中無法清醒,等待下一個故事時,兔頭人們就在「喺好耐好耐以前」這句頭上重複、發狂、暴亂打鬥,低頻音樂加上閃爍快轉的紅光,彷彿進入了酒神式祭典的亂暴儀式,把地獄般的瘋狂搬演出舞台上。而地獄的盡頭是無間虛無,兔頭人到牆邊拍打力竭,無奈地放下象徵內心恐懼的頭套,一起卻各自孤獨地坐著,再慢慢重整床帳,角色嘗試自行走出困局,重整人生,看似有希望,但恐懼依然明亮著,最終人只能無奈地繼續纏繞,上佳的黑色童話結局亦只有這樣。對比為了令人發夢溫暖人心,而把現實抽空扭曲的正常童話,那麼《床纏故事》直接在夢中上演地獄,讓人直面現實的殘酷困境,最終在絕望與失控發洩後,留下期盼的微光,才真是令人理解內心真實的黑暗,發掘出夢境背後的自我,思考人在殘酷現實中的生存意義,才是最能治療人的戲劇故事。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北京語言大學文藝學博士(主修中國美學)、哲學課程講師、文化節目《索書號》主持、《聲韻詩刊》活動助理、文學書籍編輯,藝評散見於《號外》、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虛詞》、《別字》、《像素麵包》、《聯合文學》、「香港文學」。

 

業餘戲劇人,曾演出《魂迷族》、《水圍深海鯨》、《青春環圓》、《言盡之都》及《無路可逃》,編演《私房浪遊人》、《謊誠記》及《再見潘多拉》,並協辦戲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