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韓風中,烈焰霹靂飛騰——評《街舞烈火》
文︰葉智仁 | 上載日期︰2015年12月28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照片提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節目︰街舞烈火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Jinjo Crew »
地點︰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日期︰6/11/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五光十色耀目燈光下,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上演的不是廣東粵劇,而是韓流霹靂舞。今個晚上,熱血沸騰的歡呼和鼓掌聲,不再是街角B-boy競技時常有的喧鬧,而是高山場館內座位上數百觀眾一致地為舞臺上的Jinjo Crew自發的喝采。Jinjo Crew的舞團名字,翻出來的意思是「飛騰中的烈焰」,他們的《街舞烈火》(Ablaze!)從開始到結束,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拍和著音樂節奏而對身體各部份從頭到腳絕佳的控制力。觀眾在澎湃的感覺中,無論是大人或小孩,也有起身動一兩下的衝動。Jinjo Crew 的舞者是流動的火焰,被燃點的是台下的觀眾,從眼睛以至心情。

 

序幕是Jinjo Crew在世界各地表演及競賽的錄像片段。當眼前充斥著活力十足的躍動光影,大家內心更期待的,是即將「具體」地站在舞臺上的真人騷。錄像停,音樂起,營造流麗熾熱氣氛的燈光,隨即把舞臺的地板烘亮,Jinjo Crew成員如風闖進,風車、湯瑪斯大迴旋、頭轉,在側光中定格倒立。雙人的身體勾結、互碰、再旋轉,三人的組合, 加上八人的圖案,我們看見的不單是個人純熟的地板power moves大技巧或者强調footwork和freeze到位的小技巧,更是編舞如何把速度感和充滿力量的霹靂舞風,給觀眾製造另一種觀賞經驗的心思。

 

一般欣賞舞蹈的觀眾,看見高難度動作,例如芭蕾舞經典的黑天鵝三十二個揮鞭轉(fouette turns),總會讚嘆拍掌。在街舞中,如特技般的舞蹈動作,根本就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Jinjo Crew體現的霹靂舞特色,是個人的高難度技巧加上充滿創意的群舞力量。利用節奏和肢體動作,他們把美國個人主義的街頭文化和韓國人社群主義的傳統結合起來。不論是利用運動外套作肢體扣連的道具,或以韓國國旗作文化認同的象徵,在強勁的音樂節奏和高度身體協調律動的背後,默言地宣佈,韓國街舞能賦予演出者的舞台魅力,也許是來自他們團結的精神文化。一體感的默契,把個人的力量化成穿梭穿插的美。渾然東西文化的街頭自由,把韓國音樂、beatboxing的敲擊樂效果節奏口技和服裝、燈光等舞台設計等元素,信手拈來地混化成娛樂表演。韓國街舞的成功精髓,也就是韓流K-pop 男團女團成功的反映,如影隨形。

 

然而,Jinjo Crew 在高山劇場舞台上演出的「街」舞真人騷,於飛騰的烈焰中燃放的光芒,是一直呼應著序幕的世界巡迴演出及競賽的錄像片段。綻放的感染力,是叫人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街角就是我們的舞台,一樣精彩;舞台也是喧囂的街道,觀眾的喝采,同樣奔放自由,他們同樣會有想動一兩下的衝動。界限只是我們自訂的。

 

─────────────────────────────────────────────────────────────

 

評語:

 

(胡銘堯)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卻在舞蹈、音樂甚至是甚他舞台元素皆有涉獵,而且亦具一定深度。作者對舞蹈技術觀察入微,是本篇最優秀的亮點,加上對音樂與文化的點評,短小精悍,結尾收筆亦見一語中的。

 

(游慧姿)結構緊密,文筆流暢。短短一千字內既能清晰表達筆者觀點之餘,同時對演出情況作簡潔而立體的描述,值得一看的文章。

 

(聞一浩)文筆流暢,亦嘗試詳描述了當晚演出的場面,觀眾的反應熱烈,如果能個別節目的編排、演出內容,又或者技巧水平再加以評析,讓讀者能更了解作者對演出的看法,則更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舞評及劇評人,曾參與「『新戲匠』系列──劇評培訓計劃第四擊」和「舞評寫作交流計劃2016」。現為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