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速節拍生活的都市人,你可曾想像在欣賞一齣戲劇的同時,自己亦在不知不覺之間上了一堂戲劇課呢? 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都非常重視效率,講求功利和金錢掛帥。有多少人願意停下來,好好面對內我,感覺自己的真實感覺和感受,容許靜謐的存在,然後傾聽本我的真實話呢?
光影中的大觀園
香港話劇團演繹美國年輕劇作家安妮.貝克(Annie Baker)著名劇作 Circle Mirror Transformation《緣移戲劇班》在劇中巧妙地運用燈光效果, 讓觀眾更容易投入劇中, 猶如自己也與台上的演員們一同經歷了六個星期的成人戲劇創作課。一般而言,在劇院裡大多數的劇目演出都是台上亮著燈,而台下的觀眾區大部分的演出時間都是漆黑一片。不過此劇就用了非慣性的做法,在演出的過程中,當演員們在台上演繹受正規戲劇訓練時,台上與台下的燈是同步亮著的。這打破了劇場內同一個空間不同區域的劃分,做到了一脈相連的理想效果。觀眾不單只聚焦於台上所發生的劇情,亦會不由自主地從內心回望自己,回想自己的過去,繼而透過此劇的大量停頓和沉默來反思,以留白的空間回歸真我。
從戲劇訓練中踏出失樂園
劇情講述五個不同背景的人物,透過在戲劇訓練裡的實驗練習,例如:充當彼此複述他人的人生故事、重複地數數字,為求鞏固彼此的默契,每個學員在紙上用匿名方式寫上黑色秘密,然後抽籤朗讀出來,還有回到時間線上,通過表演練習代入樹木、床和棒球手套等的體驗去啟發新思維和視野。這一些練習悄悄地撕裂每個劇中人物內心的保護盔甲,然後讓他們不得不好好地面對自我,當然同時亦較易讓台下的觀眾們,願意一起去觀照面前那一塊能照進心底的精緻洋鏡。
在繁華都市生活的我們,不是整天忙著家事和公事,就是將心神掛在網絡上,大家總是要將時間和空間填滿才能去除空虛感,正因如此,現代人大多不能活在當下,心底裡極恐懼去面對靜默的時刻光臨,因為停頓和沉默容易呼喚起記憶中那失落的心靈碎片。而我們的自我防衛機制由於希望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在小孩,最後當我們要走進醒覺的階段時就會退縮和卻步。
當今的社會愈是浮華,每個人就愈樂於採用即食文化,追求效率及講求成果,但卻忘了生命的本質是甚麼,亦遺忘了該慢活反思的道理。某程度上,看戲是一種修心,演戲是一種修行,寫戲是一種修煉,導戲是一種修道,評戲是一種修為。安妮.貝克的這個作品雖是淡淡然的,而且整體節奏緩慢,但卻充滿厚度、闊度和深度。
─────────────────────────────────────────────────────────────
評語:
(胡銘堯)這是一篇精鍊的評論。作者著眼於台上台下同步的戲,台上的戲撼動台下的思緒,與此同時討論舞台上與劇情上的細節。劇評沒有提及太多個別演員與其演出,是為這短評中的短欠,如篇幅較長的話,能讀到演員的演出,則更為圓滿。
(游慧姿)觀點明確,文句清晰。
(聞一浩)雖然是觀後感性質,但文章能提出劇本的重點和喻意。作者也有指出某些舞台調度的背景動機,不過,如果能對演出本體如演員及劇本的處理方面多些評論則更佳。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