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孕育出不少傳統印度音樂,不同的種姓好像Manganiyar(天生就是表演者的種姓,前幾年劇場導演Roysten Abel的The Manganiyar Seduction就以此種姓為題)、Jogi、Sapera、Bhopa等均豐富了Rajasthan的音樂文化,這裡也可能是吉普賽(或Roma)文化的故鄉。居於法國的樂團團長Rahis Bharti出生於Rajasthan,雖然他沒有明言,但估計Dhoad Gypsies的音樂較接近Manganiyar的種類,同樣也是玩harmonium、khatal(hardwood castanets)等樂器。
Dhoad Gypsies的團長一直居於巴黎,而他們亮麗的服飾不禁讓人質疑他們的音樂有多真實,尤其是否只是以印度文化包裝去哄騙西方人的伎倆。樂團早前拍了一個official video(official teaser 2014,可在youtube找到),音樂、舞蹈和視覺效果均十分吸引,短短數分鐘內盡現屬於印度的強烈的聲音和顏色,不過同時商業味很重,製作頗為雕琢,音樂上有很多商業元素,好像call and response和很catchy的旋律。相比之下,現場演出比較樸素,也比較樸實,音樂上少了pop的感覺,加添了真實感。
純以音樂而言,Dhoad Gypsies以節奏作為主調,重複的taal loop作為整場表演的根基節奏,旋律樂器只用上簧風琴(harmonium)和tabla鼓的兩個pitch。音樂裡最吸引的相信是多層次的節奏,很多時曲目用上至少三組鼓,鼓手不同的技法下拍打不同節奏,還有castanets,此外還有觀眾的拍掌和團長偶爾的beatboxing,有時豐富的節奏甚至蓋過了歌曲旋律或唱腔本身。
整體而言,樂師無疑是出色的,尤其以鼓手和歌手表現最為突出,歌手的歌聲和氣量俱佳,第三首伊斯蘭蘇菲派歌曲裡歌手唱出religious chants,運用麥克風回聲重現清真寺內的宗教氣氛,還有表達愛、快樂和和善的祝願。敲擊樂手當然功不可沒,一層層的多重節奏是整場演出的根基。樂團還準備了雜技和舞蹈環節,一名男舞者表演頂壺舞,即舞者頭頂瓦壺,以腳尖旋轉和來回搖擺,後來他更要赤腳踩在釘板上,看得觀眾觸目驚心。及後在另一歌曲裡,女舞者表演蛇舞,即身穿黑長裙作快速旋轉和踏步,模仿蛇的動態,這有點令人想起意大利的三拍tarantella舞蹈,這種印度卡貝利亞蛇舞的高潮在於舞者最後會向後拗腰將頭貼地,難度不低。
雖然表演者技術精湛,但演出予人感覺有點缺乏焦點,頂壺舞和蛇舞固然贏來鼓掌喝采,但這種wowing effect還沒有深刻至讓觀眾回味無窮。從音樂角度看,大概因為這次樂團不是full team上陣,旋律樂器也只有harmonium(沒有用上當地流行的拉弦樂器如kamaicha、異國風情的jaw harp或其他笛子),熱鬧的歌曲和民俗歌曲未夠熱鬧,在繁雜的節拍襯托下音樂未夠豐富,甚至顯得有點單薄。宗教歌曲也因環境的關係,加上沒有翻譯提供,難以真切地感受歌曲的神聖。雖然樂手與觀眾有大量互動,但給予觀眾的指示也有點重複。
從好的一方面看,這次表演保留了真實,演出的元素和真實紀錄片裡呈現Rajasthan的音樂與表演相去不遠(例如BBC所拍的The Lost Music of Rajasthan),表演者均專業而稱職;而以一個現代的觀眾來看,或許因為節目介紹裡形容此為「吉卜賽文化之發源地」,而這種充滿異國風情的表演一般也令人有所期待,或許現今民俗表演團體很多,觀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對於感官刺激的追求也很高。雖然Dhoad Gypsies的演出綜合了多種Rajasthan的表演元素:音樂、舞蹈、特技表演,但對於看慣類似民俗表演的觀眾來說,演出又似乎缺乏一個亮點。
總括而言,Dhoad Gypsies讓香港觀眾一嚐Rajasthan這文化豐饒之地的音樂。這樂團還在起步階段,相信隨著經驗增加,樂團班底會更完整,也更能捕捉觀眾的口味。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