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國家舞蹈團是2009年「絲綢之路藝術節」重點節目之一,筆者看畢後印象很深, 事隔六年後今回再看,依然看得稱心悅目。被譽為世界最專業的民族舞團的格魯吉亞國家舞蹈團深深吸引觀眾的原因除了技藝超凡、舞者亮麗俊健之外,其清晰的兩性形象,及鮮明的男女位置絕對是舞者、舞作及舞團令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環顧今天的舞蹈界,除傳統芭蕾及社交舞外,以現代舞為首,Hip hop、街舞、中國舞以至形體劇場,在社會文明開放的進程中,兩性形象往往沒有很清晰的界線,男女位置亦趨含糊。男女舞者的形象無論在意識或外在塑造上早已越界,男女的身分時常來個大兜亂不足為奇。在現代社會,性別的分野在日常生活中早見顛倒,一些男女不分的人士常被冠以「有問題」,可見傳統男女的形象、角色依然很牢固。可惜事實上兩性無論是形象、位置、角色甚至責任的肩承在現代社會已逐漸改變。雄糾糾的男性與婀娜温柔的女性已漸成過去式,這種完美的兩性形象,在現今舞壇(除傳統芭蕾及社交舞外)的新作中實在少見,唯在電影、小說中還可找到。而格魯吉亞國家舞蹈團卻堅守傳統的防線,男女舞者展示了少見的兩性完美形象。女舞者儀態萬千、男舞者強悍壯健。舞團的各個作品中亦充分表現了這個特色。作為觀眾,筆者十分欣賞舞團擁有這個特色;而作為一位女性,也覺這種清晰和鮮明的兩性形象令人十分嚮往。
要表現這份「傳統」不可硬搬出來,但舞團卻有兩大優勢。首先是舞者本身就有這個特色。大部分女舞者都漂亮出眾,男舞者高大健碩,在外型上已象徵了完美的形象。其次的優勢是舞團以民族舞為基調,展現的並非大時代大城市的迷失世界和身分,而是傳統儀式和鄉間小城的習俗和節日,男男女女仍保留傳統的形象與身分。
如沒精湛技巧,這種特色也不會發揮得好。在這方面,格魯吉亞國家舞蹈團不愧被譽為世界最專業的民族舞團。全場共二十個作品(其中一首是傳統音樂),舞者都顯示出高超技藝。作品大至分四類,分別是展現男女共樂的時刻、刻劃古代戰爭或戰鬥、帶出傳統的習俗,與展示技巧為主的題材。戰爭舞蹈〈霍魯米〉由偵察、交戰及勝利組成,男舞者壯健而富力量的動作十分吸引;炫技的〈劍擊舞〉、〈匕首舞〉中,前者的男舞者拿著短劍、圓形小盾牌飛身互「片」,後者的一邊轉圈一邊拿著匕首飛插在地面上,盡展男兒雄糾糾的模樣,令人喝采;腳尖舞〈斯瓦努里〉男舞者的快速動作中不乏以腳尖跳動,男性矯健之風依然有清晰的傳釋;還有膝蓋舞〈蕯圖〉舞者以膝蓋代替雙腳跳舞,技巧高超。展現習俗的多為男女合跳,如狩獵舞〈傑蘭尼〉跟城市工匠之舞〈卡拉塞克利〉的男舞者不管是獵人或工匠,他們總是活脫生猛,而一女舞者從中如幻化出現都表現了他們對女士的傾慕,儼如女神的女舞者婀娜多姿,與身材高大的男舞者都代表了兩種身分,不是人或仙子,也不是階級的高低,而是男性和女性的區別。女性之優雅形象在女皇畫像之舞〈薩麥阿〉更見一斑,三位女舞者穿上傳統王服,肩靠肩形成一三角形慢慢地轉圈,動作不大卻讓人感受到何謂淑女氣質。還有婚禮之舞〈森池〉,男女舞者雖顯莊嚴,兩性的位置依然好清晰,新郎的腳尖舞可能是全晚最斯文的男性形象,這位舞者一直屈曲著腳指如用腳尖跳出芭蕾舞般的舞姿,難度極高,也展示出舞團的專業水平。
全場每個作品雖長約數分鐘,卻讓觀眾體驗一個澎湃、激烈、純美與刺激的晚上。這方面除了總編舞及藝術總監Iliko Sukhishvili Jr沿著舞團的傳統特色發展外,服裝設計兼總監Nino Sukhishvili 亦建奇功。穿上民族長裙的女舞者個個健美豔麗,穿上如軍服的傳統服飾、加上黑色長皮靴的男舞者個個雄糾糾、男人味十足,加上快速剛勁的動作,既硬朗又威風。女舞者的裝扮則如高潔的新娘、壁畫中的公主或舞會中的女士,就算在較快速的舞步中抑或是扮演村姑和平民,仍然是女性味十足。除了舞者的技藝與外貌吸引,此舞團的樂隊同樣出色,下半場一首純音樂玩得亦甚精釆,不過場刊沒介紹樂師玩的樂器稍有不足。
這種本來是很原始和自然的性別分野,在日新月異的不少舞種中已失去其意,在不斷追求創新的前提下可能令不少舞團踏上困局,反而簡簡單單嚴定男女界限的社交舞近年越來越受歡迎,這是否意味著性別分明的舞蹈是觀眾喜愛和渴望欣賞的,身為舞團的舵手不妨從這方面研究,畢竟反璞歸真未嘗不好!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