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號 個人的文化史:我的書寫經驗    文章類別
【藝評空間】
人生也許就是一場乒乓
文:鬈毛妃

一個乒乓球可以變化出幾多個家中小遊戲,讓孩子自娛之餘,又激發想像?日本「座・高円寺」製作的《乒乓》就是從一個小孩手心大小的乒乓球開始,引發一場又一場色彩繽紛的大小驚喜,讓兆基創意書院劇場內的成年人們發出欣賞的驚呼,咀巴都像個乒乓球一樣圓圓地打開。

宣傳文案提及的故事大綱說是一個女孩遊歷仙境的故事,不過遇上的不是帶著陀錶四處跑的白兔或啤牌人,而是兩個乒乓頭的人:乒和乓。演出的音樂俏皮活潑,加上色彩斑爛的視覺效果,氣氛的確相當不錯;不同的玩意博得成年人掌聲如雷,但在場觀察所得,其中兩個場景得到孩子們最熱烈的反應:第一個是兩位表演者拉起兩條棉繩橫跨舞台,離地超過一米,然後台左的演員把乒乓球放在兩條繩的上面,透過兩隻拿住繩端的手輕輕移動,把乒乓球運到對面的小屋裡的情節,燈光的突然調暗,還有大家在舞台緊張時刻經常聽到鼓聲配合,全場立即收到提示,屏氣凝神(筆者甚至聽到小朋友深呼吸時倒抽一口氣的聲音), 緊張地看著乒乓球在繩上滾動,直至它安全返抵「家」中,大家才舒了一口氣,熱烈地拍掌;第二個是表演者舖設了一條長長的透明膠喉,由台後方中間的屋子,繞了個圈到達台左最邊邊的部份,中間有一個表演者把其中一截舉起,在旁邊的表演者則把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放入管子中,最初用口吹,當舉起的一段愈來愈高,他就出動電風筒,把乒乓球吹過去,從觀眾看過去,就像是乒乓球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地回到家中一樣,這部份特別受小朋友歡迎,也因為他們可以去到台邊,把乒乓球放進管子,一時間,五六歲的孩子蜂湧至台邊、父母攬著害羞的孩子又或抱著步履有點不穩的孩子小跑到台邊,全場充滿歡呼和掌聲,好不熱鬧。

 


這些小玩意看似簡單,卻因為其帶有「具相當冒險性的可行性」而變得更有趣。一般成人觀眾追求的所謂仙境歷奇或冒險,少不免都會包含某種能人所不能的技巧及表演——從極高空跳下又或筋骨柔軟到可以把自己摺起反摺再打開又或有玩命性質的各種特技,又或牽涉某種高科技產品或危險品,總之就是超出一般人的體能上或身體上的限制的事。可是,看《乒乓》卻不停提醒我們,生活中的驚喜與來自創意的滿足,其實是垂手可得的,而且是人人家中都有的儀器或道具就可以製造緊張刺激目不暇給的經驗。這一點,在我看來,是兒童劇能否吸引小朋友的關鍵。小朋友的日常沒有太多真正的冒險空間,活動範圍也大多在家中或學校,雖說現代父母都很捨得花費帶小朋友去主題公園甚至出外旅遊,可是,在生活中,能提供想像的空間著實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大。《乒乓》這兩節特別提供了家中的趣味,讓小朋友能夠在熟悉的事物中,發現新的想像,重塑他們的經驗,同時開闊了更多可能性,也給予獨處自娛的點子,藉此讓小朋友能在成長的階段中可以發掘手機或電視之外的娛樂。因此,本段一開始提及的「具相當冒險性的可行性」的意思,就是能夠輕易實行,但又不一定可以立即做到,卻在練習後可以成功,因為有挑戰性和超出想像和一般做法就具有相當程度的冒險性,對孩子自然有吸引力,然後看上去不是要有三頭六臂或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做到,就是可行性。這種設計,有效能誘發孩子的好奇和創意,假如父母能夠掌握,看劇後最少可以與小孩基於乒乓球和風筒玩上一個月,每個周末一個新鮮小實驗或玩意,這大概也算很有意思。

兒童劇的重要性,當然可以另書一份長篇的論文,但看《乒乓》最大的思考就是:兒童劇到底是要給兒童,還是要給家長看呢?怎樣才可以讓自以為陪看的家長也享受之餘,兒童又真的樂在其中?《乒乓》的整體經驗是愉快和窩心的,可是現場反應之中,大部份都是成年人笑著拍手,又或有點點眼濕,在六十分鐘的演出中,只有一個讓小朋友參與的環節,而且還不是很有難度或真正互動的部份,感覺有點可惜。(當然,如果完全不設這種環節就另計。)有時看過去附近的小朋友,在比較算是人生故事的部份:拍拖、大肚、黑光戲等,感覺是比較不理解又或不甚投入,我不禁想:我們希望孩子的人生就像一場乒乓,有來有往擲地有聲地與人互動,而不只是相識相約然後結婚生仔看著孩子遠去跟住兩老獨自留家吧?

 

《乒乓》

演出團體:座・高円寺
評論場次:2015年8月8日,下午7時30分
地點:兆基創意藝術書院劇場

作者簡介:鬈毛妃,字人,劇場人,戲劇教育人,口述影像員。


攝影:Tsukasa Ao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