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情梗概及劇名中譯,容易令人以為《星空下的舊情人》(Skylight)只是一則愛情故事。戲劇的設定的確是一對舊情人別後重逢。Kyra在某個寒夜回家,Tom突然登門造訪。他是已屆中年的餐飲業富商,妻子剛離世不久,正想試探能否與Kyra舊情復熾。而她曾是Tom的僱員兼得力助手,亦是這位老闆婚姻的第三者,在得悉其妻子知道真相後,毅然抽身而退,搬到倫敦市郊當教師。這個晚上,她重遇舊情人,也燃起對愛情的渴望,卻更察覺到他們之間難以踰越的鴻溝。
資深劇作家David Hare創作這個劇本,不只著眼於愛情及兩性關係,更花了不少篇幅去鋪陳角色的社會背景及價值觀。Tom是上市公司老闆(儘管他自嘲上市後原則上已不是老闆),出門有司機接送,為人幽默自信但尖酸高傲。Kyra剛過三十,在低下階層學校任教,住在設備簡陋的平房單位(Tom尤其嫌棄她住的地方寒酸,抱怨房子的暖爐不暖)。在Tom眼中,她是自暴自棄浪費才華,但她覺得背起社會責任的眼前路才更有意思。他們在斗室內各執己見,帶出的正是「後戴卓爾年代」社會階級、貧富、性別、左傾與右傾之間的矛盾衝突。
《星空下的舊情人》的首演,剛好是二十年前,那時候戴卓爾夫人卸任英國首相不久,馬卓安接任。戴卓爾夫人執政十一年來,大力推行公營企業私有化及自由市場經濟,同時大幅削減社會福利,打擊工會,犧牲低下階層及勞工階層權益,令貧富懸殊加劇,社會撕裂日深。David Hare就以一對男女抱持的不同立場與觀點,反映當時社會的拉扯與分裂。今天在香港看這劇本,同樣切中時弊,譬如Kyra提到社會工作者的一段對白,指出上層社會漠視以至蔑視社會工作專業,就令她憤憤不平。(在香港不是還有人誤以為但凡在社會上工作的人都可以自稱社會工作者嗎?)
是次舞台演出的導演史提芬多爾(Stephen Daldry)跟劇作家David Hare已多次合作。史提芬多爾是資深劇場導演,九十年代執導《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得過東尼獎(Tony Award),也執導電影,首部長片《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口碑載道,其後導演的《此時‧此刻》(The Hours)、《讀愛》(The Reader)均由David Hare編劇。飾演Tom的標尼菲(Bill Nighy)亦跟David Hare經常合作,近年他為BBC主演了三部間諜題材的電視電影(The Worricker Trilogy),就是由David Hare編劇及執導。
據說標尼菲二十年前看完《星空下的舊情人》首度公演就喜愛不已,禁不住打電話告訴David Hare。1997年此劇重演時,他就擔當男主角。當年演出時,男女主角的年齡差距,比較接近劇本的原來構想(標尼菲當時47歲,女主角Stella Gonet 34歲)。到今年標尼菲再演(他已65歲),並找來29歲的嘉莉慕萊根(Carey Mullingan)飾演Kyra,感覺更像忘年戀了,也更突顯兩人的距離。而兩位演員的演出也精彩。標尼菲的演出比較張揚,說話時手舞足蹈,用腳推椅子,在狹小房子來回走動,像雄鷹一樣在盤旋,到處打量。嘉莉慕萊根則比較內斂沉著,但毫不示弱,看似低調含蓄,卻能把Kyra複雜的愛恨心緒演繹得恰到好處。
《星空下的舊情人》是一台佈景,兩幕劇。佈景可見對面樓房各家各戶的門窗,燈時亮時滅,是以小房子內的針鋒相對,寫照背景的千家萬戶。兩幕劇除了男女主角的對手戲外,亦寫了一場序幕及一場尾聲,安排Tom的18歲兒子Edward也來造訪Kyra,從他口中的父子關係率先透露了Tom的為人,也交代了曾經猶如保姆和玩伴的Kyra當年不辭而別,對Edward來說是個不解的遺憾。Edward在尾聲再次到訪,為Kyra帶來驚喜,她的感動(尤其把餐巾捧到鼻子前細細地聞)說明了她並非無情,她仍懷念Tom曾給她一直所缺乏的家庭溫暖,只是現在選擇的路讓她心裡更踏實。
這次NT Live為此劇攝製現場錄像,可見取鏡的心思,在必要時才用上特寫(例如Tom試探地去握Kyra的手,或是Kyra流淚的表情)。然而錄像到底不能取代現場演出,像Kyra一邊煮意粉一邊跟Tom舌劍唇槍、意粉幾乎煮糊了的安排、兩人飢餓的慾望、心焦如焚以至激烈火爆的情緒,都伴隨著燒菜的聲音和氣味,看錄像難免要打折扣了。
此劇英文原名就是「天窗」,Tom在對白裡提過一次,其妻子臨終前每天透過病床上方大大的天窗看外面的飛鳥。而Tom和Kyra也許都曾是彼此的天窗。Kyra在18歲的時候離開冰冷的老家,走到倫敦的大街,發現了Tom的餐廳,彷彿找到了自由。當她選擇離開,來到倫敦市郊,棲身的小房子也成了新的天窗,讓她看到外面不一樣的世界。David Hare的劇本不只機鋒處處,敏銳犀利,讓角色打開天窗說亮話,讓不同觀點互相撞擊,也勝在感情刻劃入微,角色沒有流於符號化,他對人性的透徹洞悉,令這個劇本演了二十年後,依然沒有過時。
《星空下的舊情人》(Skylight)
評論場次:2015年5月17日,下午4時30分
地點:PALACE ifc
作者簡介:影評人,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編有《2012香港電影回顧》,著有小說集《失蹤的象》。個人網站:gucao.net。
照片提供:National Theatre Live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