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常新的不朽傳奇——評香港中樂團《關廼忠的關廼忠經典》
文︰李梓成 | 上載日期︰2015年4月2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中樂團
演出單位︰香港中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4-25/4/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關廼忠,一位享譽中外的作曲家、指揮家,曾經是香港中樂團1986年至1990年的音樂總監,在香港期間為中樂團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拉薩行》及《豐年祭》,都曾獲「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本地正統音樂作品」。事隔二十多年,七十六歲高齡的大師於四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再次帶領香港中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一連兩晚演出自己的經典之作。

 

古說今 弦外之音

 

首場的《山地印象》只演奏了第二樂章〈山林火車〉。此樂章描寫了台灣阿里山的林中風光。樂團一開始的八分音符模仿了小火車行走的聲音,又以不協調和弦奏出蒸汽火車的汽笛聲。當然,〈山林火車〉並不只是描述風景般簡單,留給觀眾的是無盡的想像空間。隨著樂隊轉入慢板,板胡空靈的聲音若隱若現,彷彿帶領人走進回憶當中。有起有伏的火車旅途,正如人生高低跌宕。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的關廼忠,前途一片光明,卻遇上「文革」;本來視香港為中轉站的他,又被扒手偷去全部錢財,流落街頭,最後憑著自己的才華,終於在國際音樂舞台上發光發熱。〈山林火車〉帶給觀眾的卻是像作曲家訴說自己尤如火車般高低起伏的人生樂曲。末段聲音愈來愈細,火車停下了,但樂曲的思想仍縈繞在觀眾心坎裡。

 

本來關廼忠專為「雙千斤板胡」寫下此曲,但當晚取而代之是普通的中音板胡。獨奏宋飛拉二胡出身,始終並不是最擅長演奏板胡,所以偶然還可聞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樂隊在關廼忠的指揮下,極為真摯的感情仍然非常動人心弦。

 

第二晩協奏曲《路漫漫》,名字出自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由國際知名大提琴家朱亦兵演奏。第一樂章是常見的奏鳴曲式,大提琴的不協調音在樂隊的小調主和弦上堅定站立,正顯示出關廼忠大師在亂世中靠著意志,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朱氏演奏音色通透明亮,極具穿透力。第一樂章的主題溫馨,顯示出充滿希望的人生;然而樂隊的連續三個增三和弦後,猶如黑暗到來,令大提琴聲轉向了哀思中,弦弦掩抑,像是訴說作曲家平生不得意。大提琴每一下的運弓都是沉重的,表現了大師當時對人生的失望、無奈、控訴。感人肺腑的樂團伴奏在情緒低谷徘徊一段長時間後,慢慢迎向光明;最後的第三樂章,主題再現,但不再是消極的小調,而是在大調式進行,這是作曲家對自己的價值的肯定,儘管世事不盡如人意,也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才華,內心意志也從未動搖。

 

風格多元 中西兼備

 

在嗩吶協奏曲《花木蘭》第三樂章〈誰說女兒不如男〉中,嗩吶淋漓盡致地擬人化:一開始嗩吶與樂團的對答,將木蘭在父親面前力陳古代眾多女性豪傑巾幗不讓鬚眉的事蹟活靈活現地呈現。中段則是女兒家的柔情,描寫了木蘭含淚要求父親成全她的心願。獨奏葛繼力以循環換氣技巧演奏了一個持續幾十秒的長音,表現出木蘭喋喋不休地勸說父親讓她上戰場之情景。此時,葛繼力踏前一步,關廼忠也停止了指揮,望向觀眾席,於是觀眾熱烈的鼓掌,對葛繼力的獨奏表示肯定與讚賞。

 

第二晚下半場只演一首曲目,乃關廼忠為大型中樂團與管風琴而作的《第二交響樂》。這首樂曲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莊嚴-快板〉,香港文化中心的管風琴聲音威力非凡,雄壯又莊嚴,富感染力;之後高胡、二胡輪奏,樂曲進入第二樂章〈柔板〉。樂曲沒有刻意營造東方的民族特質,但旋律親切的民族性仍然表露無遺,這就是關廼忠自己表示的「自然流露」,其創作功力可見一斑。第二樂章長度不短,然在過渡至第三樂章〈諧謔曲〉時,大師要拭汗稍為休息,而觀眾則在屏息靜候。第三樂章〈諧謔曲〉以及第四樂章〈快板〉是活潑輕快的旋律,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管風琴演奏家周文珊對這兩樂章的拿捏也是準確的,管風琴宏大的聲音並沒有給人喧賓奪主的感覺,反而與中樂團融為一體,賦予中樂團前所未有的厚度。《第二交響樂》以西方嚴格曲式寫成,中樂團及管風琴中西融合,合二為一,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嘗試。

 

畫龍點睛 歷久常新

 

兩晚的安可曲選曲實在甚妙:第一晚是《幾內亞舞曲》,歡快的旋律描寫了非洲幾內亞人民在喜慶節日中載歌載舞之景,而第二晚則是《豐年祭》。樂曲手法新穎,即使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再次欣賞仍然覺得十分前衛,豐富的經過音以及活躍的節奏,令樂曲充滿色彩;中段旋律較為緩慢,如美麗的草原之夜,天上星宿點點,大家圍著篝火的情形,意景深長。之後主題再現,旋律愈加輕快,不斷重變奏,最後在一邊歡騰中結束。

 

兩者都是另外一場的第一首樂曲,又是三四十年前創作,而且近年都獲得「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本地正統音樂作品」。這兩首樂曲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幽默地與另一晚的音樂會互相呼應,亦見證了數十年匆匆過去,大師的作品仍然歷久常新。在演奏這兩首安可曲時,雖然經歷兩小時的音樂會,樂師也十分疲憊,惟只見人人仍用盡每一分力氣傾力演出,說明大師在眾人心中地位之崇高。

 

關廼忠這兩晚揮舞的經典,將長留每一個觀眾的心中。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現就讀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音樂。早年曾奪得多個演奏奬項,多次接受香港電台專訪。近年亦涉足寫作,文章散見於《明報》、《明報月刊》、《art plus》、《星島日報》、《亞洲週刊》、《am730》等出版媒體,以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