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禮‧死人》——小品的美
文︰吳婷婷 | 上載日期︰2015年3月25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Carmen So
節目︰失禮‧死人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25/1/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因為真摯,所以動人,這是小品的優勢,故事只要由心出發,夠真夠深,就能觸動人心,這也是為甚麼《失禮 ·死人》即使千瘡百孔,卻依然能夠感動不少觀眾,在黒暗中默默流淚。

 

香港話劇團黒盒劇場《失禮 ·死人》,由年輕編劇朱鳳嫻操刀、澳門土生土長的黃樹輝執導,當然還有香港話劇團資深演員,加上團外年輕演員,新舊之間擦出新火花,符合「新戲匠」系列的初衷。

 

故事靈感來自編劇現實中跟已逝太婆的感情,觸發點是澳門一場錯漏百出的葬禮,當時她既憤怒又失笑,同時勾起昔日跟太婆生活的片段,還有從前年少無知時的青葱歲月。

 

創作者投放了不少真實感情在其中,例如已逝太婆(雷思蘭飾)在靈堂飄出來説的一席話,要女主角Tracy(温玉茹和岑君宜分别飾少婦及少女版本)學懂珍惜,舊時貧困,壞了的東西只能修不能掉,不像現在的人都在用新東西,卻沒想到有些東西掉了,他朝想找也找不回來了,説的當然是比喻現實中看似無法修補的關係,於是,Tracy沒多久便去找人來修那部只有雪花沒有畫面的「大牛龜」電視,沒想到十分鐘便修好了,從前太婆只能「聽電視」不能「看電視」,但小曾孫女卻從未在意。

 

電視修好了,Tracy打了一通電話給丈夫Raymond(郭穎東飾),給這段十年的婚姻一個重生的機會,隨即亦打電話給身在加拿大已再婚的母親,準備前往探望,不再逃避。都是簡單不過的情節,但正正是那種真實感,讓人易於聯想自身曾經一起生活過的長輩,可能是太婆,也可能是爺爺嫲嫲公公婆婆,這也是為甚麼雷思蘭全場都在講客家話,讓人感受到那份真實感。

 

關於客家話,不少觀眾都提出疑問,因為著實聽不懂。從演後座談會中得知,原來排練初期有更「標準」的版本,太婆的客家話比現在的版本更加純正,即是更加聽不明白(除非閣下是客家人或特别有語言天份),香港話劇團可是特别請來客家話指導員,非常認真。無疑,純正客家話能夠突出那份真實感,也可製造距離感,讓觀眾更留心太婆的説話,又或者更細心閱讀太婆的身體語言,可是太婆有不少重要訊息,也是靠對白來盛載,例如每個人一生的恨都有限,從而教導曾孫女要「家和萬事興」。若然因為聽不懂客家話而錯失,那就太可惜了。部份對白任憑我如何用力,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例如太婆那幾句開場白,根本完全聽不明白,事後才知道原來是説已經許久沒有來探望自己了,這是交代太婆生活背景的重要訊息。

 

如果真的要保留客家話,單是由曾孫女重複重點對白是不足夠的,效果有時也見兀突。舞台劇跟電影電視不同,基本上沒有字幕,即使加上了也會影響美感,所以或要考慮調整客家話純正程度,又或讓太婆的重點訊息較少依賴對白傳達。

 

故事以澳門為背景,涉及城巿發展,讓觀眾誤以為作品有意討論發展與保育的議題,卻又未能提供答案,稍嫌不夠完整。因為主角Tracy多年後重遊舊地,憶起二十年前那個在澳門度過的暑假,如今已變得面目全非——太婆舊屋被收購商虎視耽耽、賭場不斷拔地而起、小攤檔被迫清拆、「大可樂」是碩果僅存的標誌⋯⋯此劇部份宣傳相片上更見海報寫著「不要無良收樓商 只要一個安樂窩」。觀眾難免以為劇作有意談及城巿發展,若果只是作為背景,處理可以再放輕一點或更為側重個人,例如放大澳門表哥的個人經歷,而較少觸及較大的社會議題。

 

演員方面,表哥(馮志坤飾)的角度塑造無疑很成功,他既能跟女主角作出強烈對比,也能在賣與不賣太婆故居之間引起矛盾,當然,演員演技也要一讚,由純真少年瞬間轉變成世故中佬,絕不簡單。另外,良友叔(周志輝飾)一角也為全劇增添不少趣味,作為太婆的舞伴之餘,也令群戲更為熱鬧,因為葡撻而引起的「中葡大戰」那場最為精彩。在太婆的領導下,Tracy、表哥、良友叔齊齊包茶粿,Tracy卻拿出葡撻請大家吃,本來一片好心,卻惹來太婆責罵,最後由良友叔來緩和氣氣,還派表哥由「葡方」深入「中方」探究。這場可算是小品之美的最佳示範。

 

劇目名為《失禮 ·死人》,結果只有不到四分一篇幅跟死人有關,看來文不對題。主角與太婆的感情除了某年暑假的片段外,也未見有深刻的描繪。兩位飾演Tracy的演員也未見有太多共通點,性格外表也有很大差别,稍一不留神忘了兩人本為一人,如果能加些口頭禪或小動作,效果想必更佳。此劇的確並非完美無瑕,但整體而言至少演活了一種情懷,以及一份強烈的生活感,作為一齣小品已超額完成。

 


(原載於2015年3月《劇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傳媒人,熱愛表演藝術,評論文章散見於《蘋果日報》、《明報》及「立場新聞」,另外亦是專頁「舞台劇地帶」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