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勇衡
《男人老狗之狗唔狗得起》這齣喜劇很好笑,但在笑聲過後,筆者想到了兩點可以討論的地方。一是關於戲劇的結構與層次,二是有關結局的安排與劇本主旨的關係。
《男》劇看來是運用擬人手法來演繹幾頭流浪狗闖出安舒區的冒險故事,當中帶有對於人生和社會的評論和諷喻。但編劇劉浩翔卻在演後座談解釋到,其實故事分了兩個層次──流浪漢和流浪狗。這劇是流浪漢演繹流浪狗的故事,而漸漸人狗不分。編劇說這次重演比較首演時,導演李國威已把人和狗兩個層次分得比較分明,例如在眾人/狗從後巷走到墳場一幕,幾名演員本來是呆站著聽背景音樂,過了一會才定過神來,幫忙把墳場佈景裝置完成。另外,演員魯文傑也補充說他們嘗試以肢體語言來區分人和狗。有趣的是,作為帶有諷刺性的喜鬧劇,簡單直接地以幾頭狗來講故事已能有不錯的效果,人狗之間的層次分野反而造成了干擾。
老實說,墳場換景那一幕的確是明顯地增加了一個敍事層次,但筆者本來想到的是導演以間離效果來提示觀眾戲劇所蘊涵著有關現實社會的指涉,不要把這劇純粹視為一次歡樂的消費活動。不過,那些有關真實社會的指涉,例如說無故被一群穿著制服的人打傷頭部,令觀眾聯想起在示威場合中以警棍打傷示威者及無辜途人,因而被質疑濫用暴力的警察。結局也提及一個擁有「一隻貓與一隻狗的巨大圖像」的地方,暗示某個被投訴掛著愛護動物之名卻把動物送去人道毁滅的機構。不過這劇的重點是有關於人生多於社會狀況,對後者的指涉其實不離諷刺式消費的意味,多於深入的剖析,也非叫人採取甚麼社會行動;反而關於人生態度的問題,才是劇作者拋向觀眾的重心所在。
若果故事是想叫觀眾更加了解和關心露宿者的情況以及相關的社會問題,那麼有關社會實況的指涉固然是重要的,但劇作者顯然志不在此。那麼,流浪漢這個層次似並不是必須的,直接以流浪狗喻社會與人生已足夠。或者說,在觀眾差不多只看到流浪狗這一敍事層次的情況下,在某些演繹手法和舞台調度等安排上強調「流浪漢」這層次(與首演相比)使劇作者反而更接近一個尷尬的位置。
就人生態度這一題旨來說,《男》劇總括來說是很不錯的,問題卻出來結局的轉折。一出生便是寵物狗的豬豬流落街頭,遇上個性和經歷不同的流浪狗。豬豬經歷過一些考驗之後,融入了新社群,更成為領袖,要帶著同伴走到碼頭,跟其他狗隻一起到「彼岸」去。數頭狗的角色設計代表了人類不同的慾望和限制,從性(不斷播種的蝴蝶犬阿靚)到權力(要擴張地盤的古惑狗吉思),從現實的安穩(被餵養的老虎狗老史及在地盤工作的大力)到幻想的逃逸(迷信的富學士)概括地把(男)人的各種追求都描寫出來。相對這些成熟的「男人老狗」,豬豬代表年青的一輩,縱缺乏磨練,卻有更少包袱,更易走出安舒區。同時,幾頭「老狗」都各自給他一個新名字,從中也反映出他們把自己的願望投射到新一代身上(例如崇拜成吉思汗而取名吉思的古惑狗便給新成員另一個代表權力的名字「拿破倫」;愛賭的大力則給豬豬取一匹熱門賽馬的名字)。
圓月之夜,他們在後巷常常聽到遠方的吠聲,呼喚他們到「彼岸」去,但只有豬豬採取行動,而且帶領其他的狗隻離開已住慣了的後巷。「彼岸」是甚麼呢?不同的狗會聽到不同的答案,加上月圓如鏡的意像,「彼岸」其實是各人/狗內心慾望的投射這一點是很明顯的。他們去到海邊,卻只有豬豬敢於跳進水裡,迎向未知。在後巷一向最惡最霸的老史自問是心態老了,看一眼對岸便滿足,其餘三狗則是不敢冒險。若故事在主角跳進海後完結,這劇就可以被視為一種追求自由,哪怕毁滅的勇者姿態,走出安舒區後,在命運的懸崖作出「信心之跳躍」。不過,結尾卻是反高潮。豬豬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另一個主人,結果他卻抵達那個被質疑掛著愛護之名卻毁滅動物生命的機構,暗示他也難逃終局。結局是象徵式的,說豬豬和老史是同一類狗,大概是因為他們都被餵養,都需要人類這同伴,只是老史年邁,已失去了那份衝勁。導演讓他們站立在巨形的月亮投影中,一片安詳和諧,從而結束這劇,或能淡化豬豬的終局的悲劇性,但當中卻蘊涵著猶如「人道毁滅」一詞所帶著的內在矛盾或糾結。
編劇的解說是希望表達「過程才是最重要」。相比起讓劇情停止於未知的未來帶來的希望感,不知有多少觀眾得悉主角命運的「絕望真相」後會得到更多走出安舒區的力量?悲慘的結局實際上削弱了叫人勇於冒險的勵志題旨。劇中有關「信心之跳躍」和「為自由不怕死」的想法大概是筆者一廂情願,因為豬豬最終也只是尋求另一個主人,即是另一個安舒區。這裡或會令人聯想到香港人害怕回歸後社會日漸赤化,遂生移民之念,其實也是陷於另一個幻想。但劇作者應該無意在這一點加以評論或諷刺,而是予以正面的演繹。就寄寓人生這一點來說,《男》劇總單單停留於「走出安舒區」和「重視過程」這一階段其實並不徹底,有關人生和社會價值的思考未夠通透,以藝術打動現實的力度不夠,未免可惜。
《男人老狗之狗唔狗得起》
演出團體:iStage
評論場次:2015年1月17日,下午3時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作者簡介: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一臉書塵鼻敏感,半室影畫眼昏昏
攝影:Tom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