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維也納盛會》
文︰蔡嘉雯 | 上載日期︰2015年1月16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照片提供:飛躍演奏香港
主辦︰飛躍演奏香港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14/1/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第六屆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由「飛躍演奏香港」籌辦,以一個籌辦古典音樂的獨立機構來說,從演奏家陣容、外展活動、場地選擇,以至場刊印製(68頁資料非常詳盡的全彩頁場刊)及人手安排等,處處可見主辦當局的心思與誠意,以及推廣室樂、教育公眾和提拔年青演奏家的抱負。音樂節的第一場以維也納音樂作為主打,演奏作品包括莫扎特《單簧管五重奏K581》、貝多芬《鋼琴三重奏Op.70 No.1「鬼魂」》(編按:主辦單位稱作「幽靈」)和布拉姆斯《弦樂五重奏No.2 Op.111》。負責人在主持開幕時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家在星期日才抵達香港,只有兩天時間排練。從這天的演奏來看,演奏家之間能有如此默契,發揮這樣高的水準,實在令人佩服。

 

莫扎特的《單簧管五重奏K581》在演奏技巧上難度不算是高,但作曲上的簡潔、輕盈,需要五人高度配合,也需要演奏者帶點幽默和輕鬆愉快的態度,才能表現古典維也納音樂的靈巧和魅力。

 

單簧管手Burt Hara和Escher Quartet的K581演繹絕對是水準之作。Escher Quartet四人本身已具有相當默契,四聲部渾然一體,亦充份表現出18世紀維也納音樂的平衡、克制、輕盈、華麗、優雅的貴族氣息,樂音著落之處恰如其分。全曲音色明亮,即使第二樂章隱隱流露傷感,處理上亦相當克制,流露出哀而不傷之情。至於單簧管聲部亦是一大驚喜,演奏家的單簧管音色潤澤、温暖,能與弦樂四重奏混和。莫扎特當時因為欣賞單簧管手Anton Stadler的才華,而為他創作了K581,故此K581裡的單簧管演奏技巧可說是莫扎特為Anton Stadler度身訂造。單簧管聲部不乏高難度的樂句,例如第四樂章變奏一裡大幅跳動的長樂句便是一大挑戰,而Burt Hara亦充份表現出高超技巧,並在華麗優雅的樂章裡表現出細緻的情感變化,好像第二樂章的傷感、對回憶的感觸,第三樂章Minuet和Trio的自在、悠然自得,還有第四樂章的歡快和活潑。

 

若要指出此作品演繹猶有不足的地方,筆者認為第一小提琴可再突出。莫扎特的K581尤其在第二樂章裡有不少單簧管與第一小提琴互動與交鋒的樂段,可能因為Escher Quartet合作已久,音色融和,四重奏碰上了單簧管後只讓單簧管專美,小提琴反而被「貶」到背景裡。若第一小提琴和單簧管的呼應和追逐更加鮮明,演繹將會更引人入勝。

 

貝多芬此作被稱為「鬼魂」,是因為第二樂章裡的懸疑和神秘氣氛令人不寒而慄。由於貝多芬當時正計劃創作他的第二部歌劇「馬克白」(沒有完成),故不少人認為貝多芬這部鋼琴三重奏亦受到「馬克白」的創作手法影響。在第二樂章裡,神秘懸疑的motif貫穿整個樂章,Motif每次重現時呈現的些微變化營造出懸疑氛圍。除了小提琴和大提琴須處理哀怨、神秘的旋律外,鋼琴的演繹亦是一大挑戰,雖然鋼琴在大部分時間皆屬於伴奏,但演奏者需要控制不同節奏的trill,以及藉著大量diminished chord和調性上的色彩效果來營造氣氛。

 

說實在,三位演奏家(林昭亮、Clive Greensmith、Orion Weiss)的技巧雖然超卓,但也許受制於緊逼的排練時間,合作上尚在磨合階段。小提琴手的情感表達較為外向,流露出澎湃的感情,而大提琴手表現較內斂,鋼琴手的演繹則較單薄。在觀眾引頸以待的第二樂章裡,小提琴和大提琴演繹了哀傷的鬼魂,可惜傷心有餘,哀怨不足,若能更深入表現那種娓娓道來、喋喋不休的幽怨,鋼琴能加強張力來營造氣氛,效果更能扣人心弦。在演奏貝多芬的作品後,三人還加送了Fauré的Berceuse。他們演繹這首抒情小品固然得心應手,感情表達亦真摯動人,極具感染力。

 

布拉姆斯的《弦樂五重奏No.2 Op.111》完成於他晚年之時,這首作品本是布拉姆斯打算結束作曲生涯之作,作品裡處處表現內省,以及對人生感觸之情懷。這首樂曲屬於很「男性」的作品,它表現了布拉姆斯典型的深沉激情,除了他擅長的低音聲部,還有他慣用的附點節奏、hemiola和大音程的旋律來表現他時而壓抑時而解放的激昂和豪邁。

 

除了第一小提琴外,第一中提琴和大提琴在此作品皆有很重的戲份,在負責旋律部分之外,中提琴和大提琴還需表現厚重、具男性成熟魅力的音色。大提琴手在樂曲開首的刮弦音色正好表現了作品狂野、粗獷一面。第二和第三樂章在廿一世紀的今天聽來很有電影感,若作品是布拉姆斯回顧人生之作,第二和第三樂章則予人「一生何求」的感觸,動人的旋律包含著激情、惋惜、遺憾、甜蜜等種種複雜情緒。第四樂章是匈牙利風格的舞曲,經過人生種種感慨後,樂曲最後四十小節以狂歡的舞蹈告終。

 

演奏者(Martin Beaver、Aaron Boyd、Brian Chen、Pierre Lapointe、Lynn Harrell)在一致性和感情表現上均發揮出應有的水準,情感表達富有感染力,當中大提琴所表現的狂和沉厚充份反映出布拉姆斯的激情和灑脫,至於第一中提琴亦相當稱職,但考慮到此五重奏是老態龍鍾、享譽歐洲的布拉姆斯百感交集之作,則第一中提琴在中音區還可再老練一點,再「辣」一點。

 

綜觀各場邀請的演奏家,當中不乏年青面孔。從開幕音樂會接近九成的入座率來看反應也相當理想。筆者也衷心希望音樂節日後能漸漸成為香港一項重要的音樂活動,將各地優秀的年青音樂家介紹予香港觀眾。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音樂學博士,著有《西方音樂簡史:一齣歷史的戲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