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之音
文︰阿貓 | 上載日期︰2014年12月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18/11/201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傅聰老師是上海籍的鋼琴家,擅長演繹蕭邦的作品,是首位在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華人。其精湛獨特的演繹,令他被冠譽為「現代鋼琴詩人」。傅老師亦曾多次貴臨香港獻技。

 

是晚傅聰鋼琴演奏會的曲目如下:上半場有舒曼的《C大調阿拉伯風,Op. 18》、海頓的《g小調奏鳴曲Hob. XVI:44》、莫扎特《a小調迴旋曲,K. 511》、貝多芬的《六首鋼琴小品,   Op. 126》;下半場有德布西的《第二本前奏曲第五至十     首》、蕭邦的《三首馬祖卡舞曲,Op. 56》及《f小調第四號敘事曲,Op. 52》。以演奏蕭邦作品聞名的傅老師,是次只有不足三份一的曲目是蕭邦的。但選曲可算集百家之大成,由古典時期的海頓至二十世紀的德布西都有演奏。是晚用的是傅老師慣常用的Yamaha鋼琴,高音清脆鏗鏘,在很多時彈單音旋律時清楚分明。可見老師對音色的要求從不鬆懈。

 

開首的《阿拉伯風》有大量的快速下行琵音,傅老師的手指顯得依然靈巧,手法極為乾淨俐落。恰如在演奏古典時期作品時所需的那種很點到即止的發音(articulation),每粒音都彈得很清楚,很明顯老師能輕鬆駕馭到這類作品。接著彈奏海頓的《奏鳴曲》,一聽起來,還是有著那種顆粒性。但乍聽之下,離不開一種很「蕭邦」的味道。一般古典時期的作品(除了幻想曲諸類的作品外),演奏者較多選用一個穩定的速度。除了作曲家要求速度改變,演奏通常都不會在同一段內有變速的感覺。傅老師彈奏的速度很自由(rubato),所以聽起來很有他彈奏蕭邦時的玩味。速度本身刻板的古典時期作品,在老師「頑童」般的輕鬆逗趣處理下,也顯得別具一種不羈的韻味。莫扎特的《迴旋曲》仍然保持著那份感覺。這種獨特的演繹是否適合所有聽眾則另作別論。對於一般聽慣了專門演古典時期或巴洛克時期的聽眾來說,傅老師彈奏的海頓及莫扎特絕對會是種「新嘗試」。接著的《六首小品》,是貝多芬最後期的作品,創作於1823-4年間。聽起來,音樂當中已脫離了古典時期的風格。這六首小品當中每首有種很不同的情感表達。例如第二首小品快板,當中具爆發力的表情及對比,傅老師就很駕輕就熟。第三首行板及第四首中間富低音持續部的田園風,則是一種悠然自得的表達。第五首流水行雲式的如歌小快板,聽起來頓覺輕盈。

 

是次演奏會節目次序的安排也很巧妙。上半場頭三首都是較短及小型的曲目,由舒曼至莫扎特的三首曲目,這前幾首曲都講究旋律線條的獨立性,可讓聽眾一睹老師精湛的手技。除了可作為聽眾的「頭盤」,也可給演奏者熱身的機會。手指透過這三首較小型的作品「開聲」,對於彈奏隨後的大型作品就能有更好及穩定的水準。上半場美中不足的是鋼琴強弱的對比不很明顯。在上半場中最後一首的《六首鋼琴小品》的第四首中急板才開始明顯起來。這也是因為貝多芬的《小品》有著較多豐厚的和弦,所以強弱聽起來會較明顯。我們當然不能要求傅老師像年輕演奏家般每首都用盡全力演奏,所以這上半場強弱對比的欠奉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力量有限,這必須要留力給最需要音量對比大的曲目。

 

下半場開首的是德布西的《前奏曲六首》,當中第六首的開首寫道「以步態舞風格演奏」(Dans le style et le Mouvement d’un Cake-Walk)。樂譜中對發音(articulation)的標示極為細緻,整首都充滿了斷音   (staccato)、特斷音(staccatissimo),重音(accent)、持續音(tenuto)。這段音樂顯然地對彈奏者的指技有相當大的要求,但看了上半場傅老師對發音的處理輕盈跳脫,處理這首的時候也顯得易如反掌。而且德布西的作品往往有著大量的變化音(accidental),甚至有時譜上會出現三行譜表。要視奏及練習已經要花很大功夫,何況是背譜演奏。之後的《三首馬祖卡》算是一個小休,讓傅老師留力準備接著的《敘事曲》。蕭邦的《敘事曲》是場刊中最後一首樂曲,可算是壓軸。以八十歲高齡的演奏家來說,背譜演奏約兩小時的曲目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敘事曲》當中所需的技術更是全晚最複雜的。雖然已彈了一整晚的曲目,到最後一首仍能表演得淋漓盡致。蕭邦的鋼琴作品往往對延音腳踏的控制標示得十分精準。傅老師作為聞名的蕭邦演繹者,對腳踏的處理當然相當了得。他的演奏中,從沒有半點多餘的餘音,務求做到點到即止的俐落。傅老師高齡仍能保持手指靈活,可見他技藝高超。而且全晚都是背譜演奏,對一個十八歲的演奏者來說,彈奏兩小時的曲目,而且只憑記憶演奏,只要肯花點功夫,就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但對於一個八十歲高齡的鋼琴家來說,這是除了對身體活動及體力的一大考驗,還是對記憶的大挑戰。觀乎全晚的演奏,可見老師他老而彌堅,不禁令聽眾讚嘆他對音樂從一而終的堅持。

 

觀乎整晚演出可見老師演完最後一首蕭邦時,起身致謝時盡顯疲態。但老師仍堅持為聽眾送上了兩小時的曲目及兩首安可曲,實在難得。安可曲中其中一首是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Op. posth.》,又名為《回憶》。其饒樑琴音聽起來,扣人心弦,教聽眾意猶未盡,盡在不言中。期待傅老師下次蒞臨香港演出,並祝願老師福壽安康、松柏長青。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作曲家。於香港大學完成哲學碩士(主修作曲)及學士課程(主修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