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與失平衡的比拼
文︰黃俊達 | 上載日期︰2014年6月27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Photo: Vincent Beaume
節目︰L'immédiat »
主辦︰法國五月藝術節
演出單位︰卡密爾•波戴爾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0/6/201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其他 »

傳統馬戲,如走鋼絲、空中飛人和雙人力學平衡等……沒有在卡密爾•波戴爾(Camille Boitel)L'immédiat 這個作品中出現,但換來的是更大膽創新的藝術嘗試,三米高的紙皮箱塔突然倒下、演員抓住舞台的燈光竿和如野人般從台左飛躍至台右。

 

卡密爾利用馬戲藝術呈現探索人類的穩定狀態,非常有趣,眾所週知,馬戲表演的演員,他們的身體不能長時間處於平衡穩定的狀態,因為介乎於失平衡與平衡的狀態才能牽動觀眾的情緒,有如導演的話:人的一生交織著缺失、意外與不平衡。利用人生的矛盾,帶動這種失衡情景,與他的新馬戲巧妙配合。

 

燈亮,眼前是一堆破舊的傢俬和日常用品,足夠堆滿半個籃球場,它們不規則地堆砌在舞台上,中間位置有幅搖搖欲墜的牆壁、木枱和椅,看似是某人的居所,女人回家試圖坐在椅上,發現椅子是破斷的,整個家都有如砌圖般倒下。一位身穿紅裙的男人在廢堆中的睡床走出,試圖於破舊家具中跳躍穿插,像小孩一樣頑皮,從舞台最低點飛跳到舞台的最高點,極危險地站立在梯子上,骨牌效應般由左邊走到右邊,整個舞台的佈置幾乎完全塌下。

 

這個演出讓我想起法國的民間藝術村,不同類型的藝術家走在一起,利用荒廢的空間,創造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天地,歐洲式的藝術創作風格,演員們都存有頑皮、純粹和簡單直接的童心,創造出無限可能的空間。台上的表演者、導演和技術團隊都存有這種精神。眼前的廢墟,變成他們的遊樂場,亦是他們展示身手的舞台。

 

演員看似失去了地心吸力,不由自主地雙手倒立,做出各種看似簡單,但充滿力量的動作,構成詩意的畫面。他們的身體創作都從平衡和失衡狀態中玩樂。法式的形體劇場訓練,如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國際戲劇學校,一般都會集中練習這種狀態,由最簡單的生活動作到複雜的翻騰動作,這些練習拉闊演員身體的可塑性。因為永遠失衡的狀態都存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戲劇性,觀眾喜歡看到演員差點失去平衡或看到演員如走鋼線般的危險性,帶動心臟急速的跳動,但是他們沒有只滿足呈現那種危險性,因為這不足以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或引發聯想,導演加入藝術轉化掩蓋演員的技巧,例如他們場景的佈置,或加入戲劇情景,使觀者能先看角色後看演員的表演,令演出更顯獨特性。創作驚險的動作,必須經過精心的編排,他們的肢體運用技巧細緻,亂中有序。機械化到自然化的動作流程完美配合。還有科學化的計算,精緻和精準的藝術呈現,使人佩服。

 

小事化大,往往是身體創作的入門。男演員傾斜地步入舞台,他身後有數位演員支撐,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傾斜的,最後整個舞台都由全體人員合力轉化成全歪歪斜斜的空間。傾斜的生活,你想試嗎?

 

導演與演員的冒險精神,是這作品的吸引及成功之處。有破壞,有建設,建築而成的廢墟,精心的佈局,讓演員與觀眾都頓時鎖住了呼吸,有些時刻更被眼前的畫面帶到別的世界。當然這類型的演出在香港極少出現,而有歐美地區已經相當蓬勃,很期待香港也會出現新馬戲。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術自由人。香港導演、演員、編舞及教育工作者。黃氏於2009年創立綠葉劇團,導演代表作包括:《孤兒》(法國、意大利、克羅地亞及台灣巡演)及《我要安樂死》(北京、台北及香港巡演)。黃氏於2012年加入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作駐團導演及研究員,專注融合東西方戲劇的特色和元素,更協助劇團成立香港第一間形體劇場訓練學校並擔任課程設計及導師,以推動香港以至大東亞的形體劇場訓練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