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透過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評啟導計劃」於 2012 年 4 月開展為期一年的網上藝評發表計劃「藝 PO」〔http://www.criticspo.hk/criticspo/〕,推出至今已累積超過一百五十篇文章。該平台發展至 2014 年 7 月因資源調動關係將暫停運作。本會於 2014 年 5 月邀約多位「藝 PO 人」進行焦點小組式的討論,談藝評發展,也談新晉藝評人對藝評的想法和期望。本會邀請其中兩位參與的「藝 PO 人」撰寫會後感想。)
早前受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邀請出席一個名為「藝 PO 人」(即新晉藝評人)的聚會,出席人數不多卻甚有氣氛。起初,我以為只是一個小小的交流聚會,但席間協會的負責人陳國慧小姐向一眾藝評人提出連串提問,頓時使整個聚會火花四濺,眾人有種「誓要去,入刀山」的革命暗湧醞釀。事實上,聚會上有不少資深的文化人在其界別浸淫已久,他們的評論經常遊走於不同的文字媒體。至於其他幾位朋友包括我在內,言談間,得悉大家各有各的學術專長和藝術喜好,唯投入藝評之路年資尚淺但也對藝評機構所舉辦活動的方針,藝評生態和未來發展有一番深刻體會和使命感,令人甚為亢奮。
若要真的成為一個專業的藝評人,到底要兼備甚麼條件實力與技術呢?藝評人本身要對某個藝術類別範疇有最基本的認知、核心理論、結構元素,了解業界運作及劇團風格,還有字裡行間吐露的個人造詣、文化視野和道德操守。個人有感,藝評的意義除了是培訓藝評人,同時也在改善作品質素,甚至個人貪心一點的期許是滋潤本地藝術/藝評生態發展。與此同時,藝評人亦要面對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去篩選和觀賞每日數不盡的演出。以上這些是聚會中大家曾熱烈討論過的議題,也令我反思現在肩負「藝評人」身分的我應該如何繼續走下去。早期時我只是單純的想試練文筆挑戰自己,卻未有如在座朋友抱有提升本地藝術的雄心壯志,唯日子累積下來反覺這種意識漸漸在心中滋長。
事實上,我在過去一年曾參加過不少協會舉辦的藝評活動和訓練(如「演後開評」、「新戲匠」和「評首演」等等),對於機構在軟硬技術的培訓/提供方面,不少新晉藝評人也借此機會提出積極的意見和回應方案,希望提升和拓闊藝評活動的長遠發展。個人覺得是次聚會對雙方也有莫大裨益,讓我們了解到機構內部的運作和工作上所遇到的障礙,某程度上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意向。畢竟,在網上只見其文不識其人,協會安排志同道合的人聚首一堂,算是促成一件難得之文人雅事。我也期望協會可以定期舉辦類似的聚會,好讓大家互通消息更新近況及繼續以文會友。
作者簡介:2012 年開始投稿「藝 PO」,八零年代出生,香港新界人,愛吃愛煮愛寫愛看電影,最愛的詩人是西西,最怕沒有幽默感和方向感的人。
照片提供:肥力(©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