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號 我是藝評人    文章類別
【專題】我是藝評人
劇場:曲飛(香港)
文:曲飛

 1. 可簡述首次撰寫藝評的經過和刊登的地方嗎?


首次撰寫藝評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任職香港《新晚報》文化版記者時,專欄名稱是「藝無止境」。

2. 除了寫藝評,你日常從事甚麼類型的工作?

主要從事處理文字類型的工作,其次是藝術教育和教授危機管理的工作。

3. 每年平均觀賞多少個演出?當中包括甚麼類型?

香港平均每年有逾四百齣戲劇作品,我大致看到二百五十齣左右,再加不定期的舞蹈、音樂、戲曲和多媒體劇場,每年近三百齣左右。

4. 看演出前及看演出時,會做怎樣的準備?或有甚麼特別的習慣?

看演出前要調整自己心理質素,要知道作品的風格和類型;看演出時一定要做筆錄,避免過於以感覺和回憶的印象去撰文;至於別的習慣是,觀演前一定不看「編劇的話」和「導演的話」,看完作品後,再仔細閱讀所有對作品有關的文章,例如「編劇的話」和「導演的話」,以及所有媒體訪問紀錄,再對照作品是否「講一套做一套」。

5. 有甚麼寫作習慣? 


如果寫作出現「腦閉塞」的情況,會去跑步;成稿後,通常會抽煙斗和飲十八年以上的威士忌。

6. 有甚麼人物/作品/地方/場地/書籍,是你在藝評生涯中最難忘的?或認為值得推薦予讀者的?請列出三個,並簡述原因。

(一)藝評生涯中最難忘的人物:《新晚報》已故編輯何曉明小姐,沒有她就沒有曲飛這個名字。

(二)藝評生涯中最難忘的作品:後現代主義中的戲劇代表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與菲力普.葛拉斯(Philip Glass)聯手創作。

(三)藝評生涯中最難忘的地方:採訪車。因為我早期的文章主要是當通宵更記者時在車廂中完成。

(四)藝評生涯中最難忘的場地:中環藝穗會。因為認識到很多率性的藝術工作者。

(五)藝評生涯中最難忘的書籍:《漢堡劇評》。由德國劇作家、文藝理論家萊辛為漢堡民主劇院歷次演出而撰寫的評論,共一百零四篇,它們是現實主義戲劇理論的重要文獻。 


沒有認為值得推薦予讀者的,因為「評論的說法有很多種」,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觀點和視野。

7. 藝評人的苦惱和樂趣。

從來沒有苦惱和樂趣,只有責任。

8. 關於藝評(人),我想說的是……

關於藝評人,我想說的是……你們要明白評論最高的境界就是「愛」。



作者簡介:


資深藝術評論員、藝術策展人、戲劇教育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曾於香港浸會大學修讀新聞;並且曾任職本地多間傳媒機構達二十五年之久,出任傳媒機構包括《新晚報》、《大公報》、《新報》、《東方日報》,主要負責本地新聞、人物專訪、文化資訊編採工作;藝術評論文章自八十年代開始至今,散見於各報章、雜誌及文化網站;此外,曲氏亦定期被委任為各藝術節、大學和各表演藝術團體出任導賞講師。

 

曲飛現為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顧問、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香港戲劇協會成員、香港舞台劇獎評審委員、北區文藝協進會成員;香港電台第二台文化節目《演藝風流》主持人;香港數碼電台文化節目《評心而論》客席評論員;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101arts.net 藝術新聞網創辦人。

 

曲飛先生於 2011 年獲香港戲劇協會和香港電台特別頒發「戲劇欣賞推廣獎」,以表揚和肯定曲氏長時間推動香港戲劇運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