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心靈,人生難道就是這樣?
文︰張芳 | 上載日期︰2014年3月2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照片提供: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
節目︰凡尼亞舅舅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3/11/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契訶夫的戲劇《凡尼亞舅舅》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緩緩而來的生活場景,穿越到當時的俄羅斯生活,發生在這個鄉村莊園的故事也許就在我們的眼前。
 
沒有讀過契訶夫作品的人,初次看這部《凡尼亞舅舅》的開篇會不知道它到底要我們看到甚麼,但是隨著演出的深入,觀眾早已不知不覺被帶入到舞台的劇情之中,跟隨凡尼亞舅舅、伊蓮娜、桑尼婭、醫生、教授等人的情緒走進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矛盾、壓抑與痛苦。
 
歷史的長河中,人的一生就是「滄海一粟」,也許命運早已安排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與人生際遇,歷史的舞台從來不缺乏多樣的故事,但是每一個故事似乎都有著相同的靈魂。正如《凡尼亞舅舅》中人物內心的矛盾,這種矛盾是一種無法排解的苦楚,因為人生太短,我們無法回頭重新選擇腳下的路,所以,如果今天我們腳下踩踏的是荊棘,我們要怎樣?悔恨當初的選擇?抑或走在荊棘上,保持一顆平常心?
 
凡尼亞舅舅從戲劇的開始就在喋喋不休的抱怨、焦躁、厭煩,這就是他呈現給觀眾最初的印象,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才慢慢理解凡尼亞內心的矛盾、失落、痛苦與不解,想要反抗但又無力反抗,最後他拿起了槍,但是兩次開槍都沒有成功,他更加焦躁,甚至言語行為癲狂。作為觀眾,我很理解他內心的矛盾與現實的處境,是他的善良導致了他矛盾的內心。他糾結了太長的時間,不能釋放自己的情感給想要的生活,不能表達自己的愛意給自己喜歡的女子,現實把他所渴求的都給了教授,而教授卻要靠他的接濟才能生存,他說教授的文章是「傻子不需要懂,聰明人早已知道的東西」,他說「十年前他37歲,伊蓮娜17歲,那時他要是勇敢追求她,現在的生活不會是這樣」。事實是,現在凡尼亞的生活就是這樣沮喪、苦悶、鬱鬱寡歡又神經兮兮,連他的母親都偏心教授,只
有外甥桑尼婭最理解舅舅的苦楚,而她也不能扭轉教授父親於這一切已然既定的局面。
 
生活就是這樣,《凡尼亞舅舅》展現了最真實的生活面貌,我們更加理解凡尼亞,就好像我們自己是凡尼亞,我們在現代的生活中也有著「凡尼亞的內心苦悶」。契訶夫的人物源於現實,但是絕對高於現實,是廣泛的普世價值闡述。誰不想再回到過去,讓美好的夢幻變成現實?凡尼亞了解自己,遇見了自己的人生,我們多數不也是這樣嗎?叩問心靈,哪一個不悔恨當初?可人生就是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愈是認真於未來的生活,愈是後悔當初的選擇,這種差距足以令人陷入心靈的困境,是妥協還是反抗?想要把過去付之一炬,捨棄現狀,大膽追求曾經失去的美好,可結果是無法戰勝現狀的力量與自我內心的軟弱,於是結尾處,還原到一個過去早已習慣的不完美的場景,生活沒有改變,舊有的秩序再繼續。
 
叩問心靈,人生難道就是這樣?最平凡的人,最普世的痛,演繹的就是真實生活最永恆的主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