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瑪莉蓮》:希望不是一次偶然的合身
文︰潘柬芝 | 上載日期︰2014年3月2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照片提供: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
節目︰假面.瑪莉蓮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華沙話劇院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6/10/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如果這是我第一次買票看的舞台劇,我希望不是一次偶然的合身,不是一個甚麼事情也沒有發生,我卻會淚流滿面拍手謝幕的作品。
 
差一點便忘記了去葵青劇院看劇的我,當然沒有甚麼準備可言,不管是心理或是資料性的預備功夫。我只是最基本地在乘地鐵時看了一篇演前導賞文章,有一個大致關於劇目背景的概念,還有初步了解導演及編劇克里斯提安.陸帕唸美術的背景,及此劇探討面目、假面人格煉成的題旨,和我的偶像──瑪莉蓮。
 
本篇劇評嘗試以三個部分──即上面提及的假面、人格的煉成及瑪莉蓮:一位偶像的形象──分析作品。假面,除了「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說法外,另一個說法可以是那化妝吧。當天我坐的是O 行第十個座位,看得太清楚女主角的精緻妝容。如果把作品分割為四個時段──開初經理人探訪為第一段,攝影師入屋到裸男踏單車為第二段,醫生進來為第三段,多人合演為最後一段──那麼女主角的妝容是有變化的。最初是自然的慵懶,只有在緊張的時候塗唇膏,到攝影師的藝術化妝(例如用酒來把頭髮定型等),則是一種從生理到心理的手術,短促卻有致命的威力,或許可以解讀為自我形象的一種保護,如手機的機殼,但其實機殼更能說明的是其換衣的處理,下面會詳談。
 
說回化妝,瑪莉蓮於第四幕從可通往屋外之門歸來,身穿標準白色閃石薄紗連身裙,完美的卷曲金髮已熨好,妝容即使從遠觀看,都知是一絲不苟的,看來應是大明星突然自工作的中途回到家中。補充一下,在「演後開評」的分享會上,講者甄拔濤以榮格的理論去解讀作品,劇場中的三道門,左邊的浴室門,中間通往屋外的大門,和右邊的房間門,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心理狀態。左邊代表了集體潛意識,因為醫生進去後發現十分骯髒,說像毒氣室,暗示波蘭屠殺猶太人的集體潛意識恐懼;中間的是意識之門,即平常人正常出入,是真實的活動之門;右邊則是潛意識之門,只有瑪莉蓮與一男子(亦即是上文提到的裸男)可以開啟,而經理人只曾站在門外面,醫生則想開門也開不了。我想強調的是那扇意識之門,瑪莉蓮一共換了四次衣服,由首場的黑色鬆身家居服,到披上在櫃子裡發現的朋友的裙子,試來試去,意圖脫下,又在醫生來的時候換上正經的紅裙子及紅色高跟鞋,到最後的一身明星行頭,都暗示了不同時期瑪莉蓮的假面狀態。
 
黑色闊身服是自我放鬆、沒有修飾的狀態,前提是基於我假設衣著能有效反映其任性而嬌縱的心理面貌。至於把朋友那件豆沙粉色的雪紡連身裙當作披肩擺在下身半裸的軀體上,並在攝影師前作具引誘性的展示,又是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呢?我會說那是一種塑造的過程,由放任到嘗試整理,透過反覆的修改角度來修飾,是變形中的假面。而在看見心理醫生時,瑪莉蓮反而是穿上整套紅色拉鍊連身裙配色高跟鞋,衣衫用於遮蓋及保護身體,繼而修飾身材,瑪莉蓮反而是在面對醫生,以病人身份出現時,才擺出穿戴完整的一面,去面向治療自己的人。也許最了解病情本身的「醫生」並不是醫生,而是另一個化身自我保護、掩飾、爭取優勢的瑪莉蓮?才是完成中的假面。
 
至於最後由外界之門進入的瑪莉蓮,也是完全完成的假面嗎?從外觀上的完整度來說,是的,但就假面本身來說,卻又有未完之處。她為了想完成一個沒有得到的角色,而不斷幻想融入那塊假面之中,為愛不到的人而無盡沉淪傷感的假面;無盡的假面,排著一列行隊等著被完成,而每一個完成的假面,就成為循環帶上的一片碎片,為瑪莉蓮完整的立體假面構成一道風景。看上去是真的,事實上,卻是假得很的。
 
另外, 有關人格的煉成,在破碎中也不易找尋到答案。但我注意到的是女角在劇中不斷夢囈般唸誦的句子,像魔咒,像歇斯底里的遊雲話語。是一場排練,是一種人格的流出,如果開錄音機,錄下她那情感話句,重播出來,可以看出繪畫般的質感,一種浪漫的玫瑰色調, 一種粗獷卻澎湃的筆觸,就落在瑪莉蓮雪白的肌膚之上。
 
劇中前半部的聲音,魔一般的呼喚我心底裡的問號,是甚麼,讓她,一個女子,如此渴求更多的愛,是一個怎樣的深洞?我沒有答案。但這有答案,卻帶我進入下一個要探討的題目:瑪莉蓮,我的偶像。我不會天天追看她主演的電影,而是喜歡她的外貌Andy Warhol把她的面孔藝術化,眼鏡店把她的肖像印到紙袋上。長大後多看了一些瑪莉蓮的寫真集,就發覺她有很多其他面孔:年輕時的長髮造型,看書時穿著牛仔褲的造型,都十分印象深刻。她知道怎樣用方法把唇膏最後一滴也弄出來塗抹,她會寫筆記,她會⋯⋯然而,她的離去終究是個謎,她的存在就像她面上的一層層化妝品,明知脆弱不已,但我都忍不住需要──看。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潘柬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