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號 看不見的機制-論刪禁    文章類別
【編者的話】

近期社會上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讓人憂心香港正一步一步失去言論自由,而在這嚴酷的氛圍中,表演藝術乃至藝評當然亦不能獨善其身。事實上,去年 10 月公演的芭蕾舞劇《紅樓夢——夢紅樓》也引發了懷疑自我審查風波,Artism Online為了回應事件,特別刊出「藝術(不)自由:向刪禁機制說不」座談會摘錄,讓讀者更了解事件經過。今期我們將延續這個議題,邀請了中國內地的瘋子 XX、香港的莫昭如、新加坡的黃浩威,以個人經驗及觀察,分析三地的藝術刪禁或自我審查現象。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這兩個月舉行了多個交流活動。一月份的「庫藏文化:藝術資料整存和統計的策略、實踐與發展交流座談會及工作坊」邀請台北、廣州、澳門、悉尼各城市的研究單位負責人和實踐者,與香港一眾關心這個議題的朋友分享經驗。未來香港需要落實更多推動和倡議的工作,因此特邀觀察員為「活動探報」撰文報導,期望累積和延伸關注的聲音。至於「焦點座談」則是一次討論中、港、台當代舞蹈發展狀況的記錄,對照、比較、反思、評鑑舞蹈如何「向前走」,三位講者都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論點。

這兩星期因為馬航失蹤事件,而令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馬來西亞。事實上,這個深受香港遊客歡迎的國家,除了蓬勃的旅遊業、充滿特色的美食外,亦有豐富多元的演藝文化。曾於吉隆坡旅居三個半月的李海燕,在「劇場外望」分享她觀賞過的演出及文化體會,開拓我們對馬來西亞劇場生態的了解。

 

同樣地,舞台攝影是大家經常接觸卻很少認識的範疇。直到去年 10 月在「香港管弦樂團」的一場音樂會,德國男中音戈爾納制止攝影師張志偉拍照而引起的風波,才令人稍稍關注舞台攝影師的身分和權限。然而幾個月過去,始終沒有媒體邀請過事件主角——張志偉——親身說法。因此今期的「演藝人誌」邀請了樂評人胡銘堯與他對談,由是次風波說到他的藝術與人生。

「藝評空間」則包羅了由港、台藝評人撰寫的五篇精彩評論,包括《百年戲樓》、《茱莉小姐》、《熱血軀體》、《鄧世昌的歷史故事》和《思想伊戈:百年春之祭》。「藝評沙龍」也邀請了著名台灣作家、《號外》雜誌主編張鐵志,聯同香港資深藝評人張秉權、賴勇衡,以影像點評由台灣「表演工作坊」製作、「香港話劇團」主辦的《寶島一村》。

期望透過不同地域、不同媒介、不同經驗的分享與交流,能壯大我們的聲音,在藝術與言論自由的重重困厄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以及鬆動體制的可能性。
 

Artism Online 編輯李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