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自能享樂──評第五屆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獻禮」
文︰朱振威 | 上載日期︰2014年1月26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飛躍演奏香港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23/1/201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歷時九日的第五屋香港國際室內音樂節,於1月23日的「閉幕獻禮」音樂會完結後,正式落幕。

 

這場閉幕音樂會打頭陣是韋華第的B小調四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之10,RV580,由諏訪內晶子、列賓(Vadim Repin)、音樂節藝術總監林昭亮及赫德里希(Augustin Hadelich)擔綱獨奏。一開始尚覺得四人頗見合拍,也努力互相配合。可是當各自演奏獨奏段時就發覺不太對勁:諏訪內晶子在快速樂段已見不太暢順、到列賓的時候左手更明顯地追不上音樂的速度──回想才兩天前列賓令人震攝的精彩演出,實在令人跌破眼鏡。諏訪內晶子與列賓的失準表現,反而襯托出林昭亮與赫德里希的可靠穩定。不過,終究是經驗老到的大師級人馬,失誤仍無損樂曲整體,四部獨奏之間的對答與接力,依然可觀。

 

布拉姆斯降B大調第一弦樂六重奏,作品18,由於加里與托比.荷夫曼兄弟星期一因家事突然返美,大會只好留著本應已隨團到新加坡的米羅弦樂四重奏(Miro Quartet)大提琴手金代萊(Joshua Gindele),與及本來一心隨丈夫木村柏加(Jon Kimura Parker)來港渡假的中提琴手弗里德曼(Aloysia Friedmann)拔刀襄助。事實上這種「all-stars」的室樂合奏本來就先天不足,只能在齊集樂手才能作有限時間排練,這時還要有兩人屬臨時拉伕,仍能如此合拍,不少考驗默契的段落(如第三樂章的速度轉換)都能過關,結果令人喜出望外,這有賴六位演奏家投入而謙恭的演出。可是結尾略嫌平淡,也評這是一個出於「安全考量」的音樂決定?特別一提是年僅29歲的赫德里希(Augustin Hadelich),在此曲目擔任第一小提琴,在林昭亮的保駕護航之下簡直大放異彩,從音色、音準、合奏能力(ensembleship)到獨奏時展現的音樂感,足見此子非池中物。

 

下半場木村柏加與梁喜媛合作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作品45的原裝雙鋼琴版。兩位同是外向型的音樂家,儘管看過《列賓與友共樂》兩人上下半場分別演出,筆者一度擔心柏加會蓋過梁喜媛,可是實際上兩人當晚能做到勢均力敵,好不精彩,這是兩人都作出調整之故。兩人演奏都是七情上面,筆者的位置看木村比較清楚而他也實在動作多多,左手有空時總在「指揮」琴音(幸好沒有土耳其鋼琴家Fazil Say那麼誇張),而到了樂曲尾聲的高潮他更毫不避忌大力踏地,其實也教現場觀眾看得頗痛快!的確,「痛快」是這個《交響舞曲》演繹的重點:強調低音聲部,鋼琴家以過人體力在兩部鋼琴上追求「爆棚」音響,令這部拉赫曼尼諾夫的最後作品無比刺激也無比陽剛。「星級翻譜員」(木村柏加語)林昭亮今晚繼續出動。而兩位鋼琴家加奏了米堯《丑角》組曲第三樂章「巴西風」,林昭亮為木村翻譜之餘還在個別段落邊跳舞邊搖沙鎚!音樂會最終在一片歡笑中完結。

 

看過今屆國際室內樂音樂節,實為飛躍香港能覓得林昭亮當音樂所藝術總監感到欣慰:他根本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愛樂者!不只因為他能排出一流樂手一流曲目,更是因為聽他內容充實的導聆(閉幕當晚更拿出小提琴示範《交響舞曲》中所引用的聖歌「震怒之日」,也許大會應考慮音樂會前講座索性由他主持)、看他演奏時跟拍檔的眼神交流,甚至不只一次當翻譜,更會拿著沙鎚伴奏伴舞。他整個人就似在告訴大家室樂的精神是甚麼:分享音樂,享受歡樂。

 

「FUN!!」這是我在場刊力透紙背寫下的最後一句筆記。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