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號 看不見的舞台-表演藝術的出版    文章類別
【專題】看不見的舞台-表演藝術的出版
表演藝術出版三地談
整理:陳國慧

為了進一步了解三地表演藝術出版的現况和挑戰,我們邀請了內地和台灣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出版社,就他們的經驗和觀察,與我們分享、探討這類書刊的出版目的、市場和推廣策略。特此鳴謝所有受訪單位。

 

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經理陳國慧
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出版組
內地: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圖書編輯葉立釗

 

表演藝術類書籍約佔全年出版新書的百分之幾?當中包括哪些範疇?

 

香港:
本會主要是編製表演藝術類專書,目前由我們主導的年度核心出版,是戲劇年鑑和戲曲年鑑,另外亦有些研究專案的出版,亦會與個別的本地演藝工作者合作出版,這些項目則主要會擔任統籌和發行的角色。戲劇、戲曲、舞蹈和音樂等範疇我們都有涉獵,比例上戲劇的出版物會較多。

 

台灣:
本校每年出版之表演藝術類書籍,隨每年申請案範疇不同,而出版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過去我們所出版的表演藝術類書籍,包括了戲劇、舞蹈、音樂等領域。

 

內地:
表演藝術類的圖書在我社的出版中還是屬於偏少的,雖然陸陸續續每年都會有一些此類圖書出版問世,但並不形成一個體系。我社出版的表演藝術類圖書,主要包括劇作選、戲劇理論、戲劇家的傳記,以及舞台藝術紀實介紹性圖書這幾類。

 

這些書籍個別的銷售情況如何?哪個範疇的銷售情況比較突出?哪些會較差?為甚麼?

 

香港:
本會大部份出版都有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雖然好像不擔心銷售,但我們當然不希望書只放在倉中封塵!實際的工具書和劇本的銷情會較理想,年鑑每年的銷售量只有兩位數字,因為這是資料為主的書,興趣的讀者多數是研究者。

 

台灣:
以2012年為例,表演藝術類書籍約佔全年新書25%,2013年表演藝術類書籍則佔約80%(年底才開始銷售)。以劇場與音樂範疇為多;戲劇與音樂類書銷售比例均各佔約20%。

 

內地:
由於類別不同,各自的銷售情況也不盡相同,比較新潮的劇場藝術介紹圖書,會在短期內有一個較好的銷售時機,而傳統的戲劇理論和劇作家傳記,則是細水長流式的逐年有銷量。

 

在各種表演藝術類書籍中,翻譯和本土作品的比例分別是多少?會否特別關注本土作品的出版?

 

香港:
本會有一個翻譯西方經典劇本的出版項目,是與本地著名翻譯學者黎翠珍教授合作的,出版了二十個劇本,以本會過百個出版項目來說,這些出版佔約五份一。然而除了個別項目外,本土作品的論述和書寫會是重心。

 

台灣:
翻譯作品不多,絕大多數皆本校教師專業學術研究。

 

內地:
在我社此類圖書的出版中,翻譯引進的作品相對較少,主要還是本土作品。並不會特別關注本土作品,而是我社本身即較爲關注中國傳統戲劇曲藝藝術,近期也同時將目光投放到了國內當前的戲劇劇場藝術。

 

一般而言,表演藝術類書籍的目標讀者是哪些人?近年的出版趨勢是走專業專門還大眾普及路線?

 

香港:
演藝工作者和學生、觀眾、演藝研究者、藝術行政人員都是我們的讀者。近年我們接待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研究香港戲劇的學者,他們大量地購入我們的出版物,這些都是他們了解香港演藝文化的窗口。同時我們亦在思考策劃一些較軟性的出版,如演藝人訪談,可以吸引更多讀者。

 

台灣:
本校以專業學術出版為主要出版方向,讀者以學術領域的師生為主。亦有適合一
般讀者閱讀的特色書籍,內容以本校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師生創作集以及傑出
校友專訪為主。

 

內地:
目標讀者根據圖書各自的內容而定,戲劇理論一類的圖書主要集中相對專業的戲劇研究圈子裏,戲劇家傳記、評傳之類則主要面對大衆讀者,而劇場藝術介紹性圖書則主要針對的是年輕的、比較文藝的讀者市場。

 

表演藝術由於內涵駁雜,所以近年的出版趨勢應當是兼而有之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大型書展中,表演藝術類書籍的銷售情況如何?除了書展,還有哪些渠道可以接觸到目標讀者或推廣戲劇書籍?


香港:
我們沒有參與大型書展的經驗,事實上這些屬於小眾的出版物,在專題書店的銷售可能會較合適,如位於藝術中心地下的MCCM the bookshop。

 

台灣:
大型書展表藝類書籍約佔總銷售20%。書展之外,亦透過政府出版品行銷通路廣為宣傳,並於校內表演藝術類研討會展售、參與華文朗讀節。

 

內地:
因爲當前表演藝術類圖書在整個圖書市場中所佔的份額並不大,所以在大型書展中,此類圖書的銷售情況也並不十分樂觀。要接觸到此類讀者,主要還是依託於這個圈子,戲劇家、曲藝家、劇評人、戲劇院團以及民間性質的獨立劇團、學生劇社。通過平常與他們的聯繫,獲得戲劇圈子內的最新動態、資訊,以利於此類圖書的銷售反饋及圖書選題再策劃。

 

談到推廣,近幾年中國內地各地都陸續舉辦了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各類戲劇節,這些戲劇節較好地培養了一批新的觀衆。推廣此類圖書,這些戲劇節應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網絡書店及電子書愈見普及,對實體書籍——尤其是表演藝術類書籍——的出版及發行有沒有影響?出版界在這方面怎樣調整市場策略?

 

香港:
對比海外來說,本地電子書的發展並不算很快,當然我們不能低估其影響力,特別是小眾出版,電子書的形式可能更具靈活性。事實上,本會有個別作者已經把電子書的版權賣了給其他出版社,開拓發行的不同管道。然而對我們的出版項目來說,特別是受資助的項目,仍然是會以實體的紙面出版為核心。

 

台灣:
自2012年起,本校與五家電子書資料庫廠商簽訂電子書銷售合約,透過店子書廠商,將本校出版品轉置成電子書,推廣至國內外各大圖書館及相關機構。

目前本校也正積極推動本校出版書籍於博客來、金石堂等網路書店銷售,使目標讀者更輕易接觸到本校出版書籍。也積極與針對個人市場銷售的電子書廠商進行洽談中,希望日後一般讀者能夠透過網路,更快速的接觸到本校出版品。

未來除在實體書籍之內容及方向上,進行更多元的嘗試與推廣;同時也將著力進行本校出版品之數位出版,藉由網路無遠弗屆之特色,將本校豐富之研究成果,推上全球鏈結之舞台。

 

內地:
電子書對於紙質圖書的出版、發行肯定會有影響,但是,我覺得也沒有必要誇大其影響,尤其是表演藝術類圖書,其受衆群體相對較爲固定,也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審美水平,只要紙質圖書能夠認識到自身較之電子書的區別與優勢,並且鞏固這種區別與優勢,其讀者群體並不會流失。

 

當然,紙質圖書也可以讓一些電子書的優點爲我所用,如書中增加二維碼,將紙質閱讀引向網路閱讀、音像欣賞的全方位閱讀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