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舉辦的「喝采系列」,每次均邀請到世界一流的表演者來港獻技,包括Anne Sophie Mutter、Krystian Zimerman、Renée Fleming,每場音樂會準會是全場爆滿,一票難求,同屬此系列的鄭京和小提琴演奏會,當然也不例外。
這場演奏會的表演曲目全是小提琴奏鳴曲,一首炫技的樂曲都沒有。鄭京和的選曲用意明顯,她不是要炫耀技巧,而是著重樂曲的演繹,音色的細膩變化。她要表現的是自己的音樂內涵,文化修為,這比單純的賣弄技巧,吸引目光的表演難度更高,層次也更高。
當晚第一首樂曲是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鄭京和拉奏時一臉認真,演奏得春意盎然,音色飽滿。接著演奏的是葛利格的作品,這首小調樂曲的色彩較之前的奏鳴曲為暗,感情變化較大,鄭京和用音色的細微變化表達出不同層次的情感起伏,特別是幽靜的樂段,她拉得氣若游絲,叫觀眾不禁要屏息靜氣地聆聽。當她不用拉奏時,會哼唱鋼琴的旋律,聽到優美的樂句時還會臉露笑容,完全投入音樂中。
然而上半場的表演未能稱為完美,事實上鄭京和的演出瑕疵還不少。尤以第二曲為甚,偶然出現音準問題,彈撥奏時有點吃力。她的演奏力量也不是太強,有時會被鋼琴聲蓋過,爆發力不足導致一些音樂高潮的效果不夠,她有時甚至為了拉得大聲,過度用力地壓弓,聲音變得不好聽。畢竟鄭京和曾因左手食指受傷而豹隱多年,加上年紀漸大,歲月不饒人,難免有些退步(觀眾對鄭京和的表現相信也有影響,將在下文詳述)。
到了下半場她的表演大為改善,開始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很適合她,沒有激動的樂段,讓她能夠避重就輕,突出她細膩、擅奏優美旋律的特點。鄭京和拉奏法朗克的奏鳴曲第一樂章的主題時,用盡琴弓的長度,來豐富每個音符的色彩,令長音聽起來滿佈張力。在第二樂章的那個subito piano,處理得極佳,令觀眾的靈魂忽爾被抽走般,這才是真正大師級的風範。表演後鄭京和相當興奮,還興致勃勃地拉了四首安歌,大益樂迷。
伴奏的凱文‧肯納 (Kevin Kenner) 對這次成功的演出居功至偉。他的技巧非常好,雙手平穩柔軟,彈出來的音色清脆動聽,簡單如上下行的音階也彈得很悅耳。有時候,他會邊彈邊「口郁郁」,難怪能彈出如歌唱般動聽。肯納的台風內斂,不慍不火,與鄭京和一拍即合,二人合奏時不只用音樂對答,還不時互望對方,用眼神交流。事實上,肯納輔助了鄭京和很多,因為很多時候樂曲的主題和氣氛都是由鋼琴帶動,然後小提琴才加入,如像為鄭京和開路,所以說二人的合作絕對有「一加一大過二」的效果。
全場表現最差的肯定是觀眾。上半場觀眾們竟在每個樂章之間拍掌,完全不懂禮儀,鄭京和要先後兩次示意停止掌聲。其實這行為對演奏者做成很大的滋擾,特別是像鄭京和如此敏感的音樂家。有見及此,場地負責人在下半場開始前,特別用廣播呼籲觀眾在樂章之間不用拍掌,然後即時引來哄堂大笑與一輪掌聲。廣播的作用果真湊巧,再沒有不必要的掌聲。然而,筆者聽了廣播後完全笑不出聲,因為這代表了一種倒退,顯示大眾對音樂會文化比以前更不了解,特別是在國際級音樂家面前,作為觀眾之一的筆者實在是感到非常失禮。
(原載於2013年12月《三角志》)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