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娛與表演的一體藝術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13年11月20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15/11/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舞蹈 »
臨近尾聲的「東歐芳華藝術節」上演了兩場俄羅斯頓河哥薩克國立民族歌舞團的節目。看了11月15日的首場。熱鬧、悅目和亮麗以外,十分生活化的民族歌舞比有嚴格體系的芭蕾舞或現代舞一點也不遜色,很值得推廣和承傳。
 
民族舞蹈來自民間,本來就是供人消遺的一種娛樂。是社區羣組連系的一種方式,所以內容亦極為生活化,除表現某個社區羣族的一些古老傳說,便是當地的習俗風貌,再其次就是生活上的小情小趣,日常而充滿生命力。頓河哥薩克國立民族歌舞團的節目也如是。全晚節目的歌舞內容主要圍繞三方面:哥薩克人苦與樂的行軍生涯、哥薩克居民的各種競賽和哥薩克人談情求愛的故事。這些題材都由頓河區的民歌中發掘出來,內容紥根於一代傳一代的歌謠,同時反映在這處的人的生活特色。
 
由於是民族舞,羣體參予十分重要,大家一齊唱一齊跳才有意思,羣舞成為不少民族舞的一大特色,哥薩克國立民族歌舞團也在這方面出發,全場節目不論唱、跳都是羣體為主,以整體合作為個體。完全沒有獨舞,甚以單獨的雙人舞,只在全體舞中分男女一組或個別發揮。這跟標榜個人表現的芭蕾舞或現代舞很不一樣。但在領舞和領唱帶動下,表現好不遜色,且魅力十足。
 
源於自娛的歌舞是族羣的生活一部分,坦率樸實,表現出哥薩克人的熱情純厚的性格。不過搬到舞台上,不能太原始 (raw),尤其很多首歌和舞都很短,大都只有幾分鐘。要把這些「生活片段」整理組織成流暢動人的表演,就需附加更大的心思。其中民族舞優越的地方是服飾斑斕。這台節目中,俄羅斯傳統服的特色如絲絨傘裙、寶石頭冠、花邊衫領、男士的燈籠褲一一上場,另外姑娘的蝴蝶頭結、圓枱裙、短靴、圍巾、手帕顏色鮮豔,都令人目不暇給。
 
舞蹈與歌唱相間之餘,亦多安排兩首曲接兩隻舞讓表演者不用匆匆出入,觀眾亦可更集中觀賞,都是簡單而必須的。而最重要是如何帶出哥薩克的傳統特色,在編排上節目先由全體團員的進場式開始,全部演員穿上十六世紀的服飾,攜著迎賓之物品,及儀式用的劍和馬尾亮相,陣容不小。這個開場式確予人華美閃亮的氣派,接著的大婚儀式仍以超級陣容呈現,續給觀眾增加信心。女歌者的聲線不屬嬌美一類,反而更切合她們的勤勞形像;同樣男歌者也是屬粗中見細那一類,無論唱進行曲或軍旅之苦都有味道!
 
為舞而來的觀眾應該最滿足。雖然男女舞者的樣貌身型不如芭蕾舞或現代舞那樣精緻,他們明顯是優秀的表演家,尤其在表現動的一面時,如〈擊劍舞〉、〈冬季舞〉、〈青年舞〉,男的鬥劍和一連串展示肢體強勁的體操動作和女舞者的快速大轉圈和屈膝轉圈等都有非凡身手。另一些男女求愛篇純樸又詼諧,如〈家庭式詼諧四方舞〉,五位女士站在一大方巾後,各人把手帕放在方巾前面。五位男士各自挑選一手帕,後面的女士便要跟挑她手帕的男子共舞。本已簡單有趣,加上高配矮、肥配瘦,好不惹笑。除歌舞,節目還安排手風琴和巴拉萊卡琴的二重奏,展現地道原始的器樂美。
 
整個節目豐滿又具特色,不過大會堂舞台略細,全團歌者舞者各有三十名,全部出場就覺舞台擠滿人,一些大躍跳時空間不夠用,減人又會削弱整體效果。哥薩克國立民族歌舞團雖無巨星掛牌,卻展現了俄羅斯民族舞的羣組特色,同時承傳了地方族羣的生活內容,發展成為自娛與表演共冶一爐的藝術!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