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帕的心象世界:《假面.瑪莉蓮》
文︰甄拔濤 | 上載日期︰2013年10月30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假面.瑪莉蓮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華沙話劇院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4-26/10/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這幾天我徜徉在陸帕的世界之中。星期五晚看完《假面.瑪莉蓮》,覺得很好看,星期六再看一次,還參加了晚上陸帕的講座。陸帕建構的心象世界,猶如毒品一樣,讓我不捨得離開。

 

陸帕被譽為當代波蘭劇場三位大師之一,其餘兩位是康托(Kantor)及葛托夫斯基(Grotowski)。康托更是陸帕的老師,陸帕卻常常提及他的精神導師是榮格(Carl Jung)。陸帕自言,跟隨榮格的足跡是他一生的功課。榮格的心理理論,在《假面.瑪莉蓮》中,已不再是理論,而是猶如一呼一吸般自然,與整齣戲同在。

 

榮格的概念,是其中一扇通向陸帕世界的門。榮格曾提及人有三種意識狀態:意識、潛意識、集體潛意識(來自祖先、遠古的歷史、民族)。人要能維持日常生活的正常狀態,必然仰賴意識的協調。舞台上的瑪莉蓮,剛剛遭遇生活的重大挫折───演藝事業的危機,第三任丈夫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美國編劇)的冷酷對待,於是突然失蹤三天。瑪莉蓮正正面對對著潛意識的火山爆發,情緒往往表現得無法控制(如突然向攝影師怒擲玻璃杯)。她想改變眼下的處境,但苦無辦法,陷於崩潰邊緣。心理治療師格林遜亦愛莫能助,他採取佛洛依德的治療方法,並無效果,最後只能處方抗抑鬱藥物(現實是,瑪莉蓮死時,發現體內有過多這種藥物的劑量,而最後發現其屍體的人是格林遜)。

 

瑪莉蓮其時三十多歲(她死時三十六歲),正面臨人生的轉化期。轉化(Transformation)是榮格其中一個重要概念。他說,人的一生共有兩個主要時期:人生上半場(兒童到青春期,也可稱為社會適應期),以及人生下半場(中年期)── 最重要的也是這個階段,個體開始追尋自性(the self),與自我潛藏的心象結合為一。但這也是極其危險的階段,榮格三十六歲時容讓自己精神崩潰,經歷了長達十六年的夜海航行時期。舞台上的瑪莉蓮亟欲轉化,所以岌岌於演繹〈卡拉馬佐夫兄弟們〉的格露莘卡(Grushenka)。格羅辛卡在小說中是一個肉感、典型的俄羅斯美女,她擅於吸引男人為其做事(即是收觀音兵)。但她最後愛上了德米特里(Dmitri),意為其犧牲一切,亦因而喪失了她的肉體魅惑力。瑪莉蓮感同身受,渴望讓她卸下魅力的契機。而她亦常常說自己體內有另一個人,她的夢境亦如是(如她是三隻貓同時是一隻貓,但其中兩隻卻追殺另外一隻)。這說明了她對協調體內的自我,顯得力不從心,轉化無門。

 

蝴蝶對於榮格學派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他們常常以毛毛蟲蛹化成蝴蝶的過程,來解釋轉化歷程。毛毛蟲要變成蝴蝶,必須自我結繭,但毛毛蟲並不知道自己會變成蝴蝶,結繭對牠而言猶如死亡一樣恐怖。所以,在中場小休前,瑪莉蓮跟攝影師安德魯說,她要變成蝴蝶。而在最後一場,她潛意識中的種種心象爆發出來,場面猶如性格分裂症患者(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分身出來的不同自我(有人解讀這是夢境,亦無不可)。潛意識慾望(踩單車的裸男)用老舊天線做出蝴蝶展翅的動作,正是瑪莉蓮自性的終極渴望。所以,最後火燒瑪莉蓮的影像(星期四晚首演因技術問題沒有出現),既可解釋為肉身的死亡,亦可解讀為瑪莉蓮的假我之死,轉化開始。畢竟,台上的演員沒被火燒,因此,生死同在。死其實從來不在生的對面,而是生的一部分(村上春樹語)。

 

陸帕放在台上的每一樣東西、戲中的每一段文本,都不是隨意的。戲中人物多次提及,進入瑪莉蓮身處的房間,必須先經過一隻冥府惡犬。這頭不就是傳說中守著地獄之河前面的地獄惡犬嗎?所以,瑪莉蓮身處的正是密閉生死之界(三面牆加上封閉的天花,與一般寫實劇最大分別的的地方。)而榮格說的意識、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就是房間的三扇門。舞台後方的門是瑪莉蓮的意識(演戲導師葆拉、安德魯和格林遜就是從這門進來)。台左的門是潛意識,裸男正是由這扇門進來,意識層面的瑪莉蓮沒有開門,那扇門是在中場休息後沒緣由的自動開了(是瑪莉蓮潛意識開的嗎?)。格林遜無法打開,意味著他無法進入她的潛意識,亦即治療無效。台右的門是集體潛意識,只有瑪莉蓮和格林遜進過去。格林遜進去後說那裡陰森且破舊,有如毒氣室一樣,指涉波蘭歷史明顯不過。攝影師那一場的強光,猶如榮格所說的共時性(他晚年考掘的非邏輯關係)。強光閃過,格林遜便打電話給瑪莉蓮了。而瑪莉蓮渴望與一個了解她的男人相愛,正是男女互相渴求的心靈自象(男人的心靈自象是女性,女人的心靈自象是男性)⋯⋯

 

不過,再解說下去,反而可能減少了《假面・瑪莉蓮》的閱讀樂趣。畢竟還有其他可以通往劇中世界的門:關於扮演、表演,關於瑪莉蓮,關於杜思妥也夫斯基甚至村上春樹⋯⋯其實,如果陸帕懂中文,看到我這篇文章,可能會氣得瘋了,因為他曾說不想解釋那麼清楚。水至清則無魚,我明白的。所以,進入陸帕心象世界的最佳方法,不是熟讀榮格,而是暫時中止你的理性思維,容讓自己被拋擲進夢露、陸帕及你的心象世界,一起經受潛意識湧動的洗禮,雖然這會讓你累透,但是必須而歡快的過程。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一生人只做兩件事:藝術及教育。兆基創意書院署任校長、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2021-2022劇季)、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法蘭克福匯報》形容甄氏為當今亞洲炙手可熱的劇作家之一,至今已有七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文憑、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及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

 

英文劇本《未來簡史》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中文劇本《灼眼的白晨》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其作品曾受以下機構委約及邀請演出:德國慕尼黑新音樂雙年展、曼海姆夏日藝術節、慕尼黑皇宮劇院、法蘭克福劇院、吉森國家劇院、弗賴堡劇院、蕯爾布魯根國家劇院、呂北克室內劇院、奧地利林茲劇院、法國布里昂松劇院、普羅旺斯維德志劇院、加拿大蒙特利爾CINARS雙年展、瑞典電台、南韓亞洲編劇節、台灣廣藝廳、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國際綜藝合家歡、香港話劇團、新視野藝術節、藝穗會、大館、西九文化區等。

 

近作包括體驗劇場《女神》、西九創作人系列《郵差》(第一部)、南豐紗廠世界之約《閃亮搖曳的雪》、新視野藝術節《後人類狀況》、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我最終死去的房子》(導演)、《有你,故我在》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柏林的金魚》、《如何向外星人介紹香港人的感情生活》、台北《洪水來了,我一個人在台北》(現場及網上版)、藝穗會《她和他意識之流》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建豐二年》等。

 

Suhrkamp Theater Verlag代理甄氏部分劇作版權。

 

Official IG:yanpatto

再構造劇場Official IG:reframe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