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與背景
「小劇場•大戲劇亞洲交流會」在沒有資助情況下,連續三屆舉辦藝術交流節,邀請亞洲地區及本地藝團參與演出。來到了第四屆的交流協作,邀請到日本著名劇場團體《黑帳篷劇團》等成員來港,以「溝通」為題,與一眾本地藝術家共同創作「日本x香港」的劇作《絕對飛行機》。
《絕對飛行機》為日本劇場前輩佐藤信於2003年的作品,用以回應美國911事件。同時,佐藤信亦是《黑帳篷劇團》早期成員之一,大量投入於實驗劇作,抵抗當時主宰日本劇場和舞台的新劇(shingeki)。劇團早期的演出於偌大的黑色帳篷中舉行,至及後才回歸劇場作正統演出,但《絕對飛行機》一劇再次置身於東京的帳篷底下演出,可見其經典和重要的地位。是次交流協作除了《絕對飛行機》的共同創作演出外,導演川口智子同時帶來了自己的短篇作品 "op.00",作品以Sarah Kane "Cleansed" 的文本出發,以肢體及意象帶來新體驗。
演出分成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的"op.00"在所有日本演員班底上配上本地粵劇界花旦黃侯偉的聲音演繹。導演基本上以拼貼的手法主導,運用不同演員的技能,如日本男演員的強壯肢體,女舞者的芭蕾舞技巧,另一男演員的音樂吹奏及黃侯偉的粵劇歌喉等等原素,與打在牆壁上的文本對奏。間離的效果擋不住來自肢體的爆發力,兩位形體演員在聲音演繹的間離效果中仍表演出男女間肢體暴力的可怕力量,與 Sarah Kane 文本中的血腥和溫柔碰撞。
下半部分的演出《絕對飛行機》由香港藝術家和日本演員共同創作,根據佐藤信先生的文本出發。然而,文本於創作中並不屬於主導地位。整個演出出現的文本只有一小段,講述一位女性與飛機師間的對話。有趣的地方在於導演選擇以日語直接與廣東話對話,日本演員與本地藝術家以拍檔形式出現,分別多次演繹同一段對白。於是語言與溝通的吊詭情境便反覆出現於觀眾眼前。透過不同演員間的特質,重新叩問溝通的多元性。演出最後所有演員一字形坐於地上,矇上雙眼只發出雜亂的音調,如機器引擎聲效般。雜音在經過反覆的共鳴間偶然地達成一種和諧的反響,最後,溝通在雜亂無章的形式下達成一致的感覺。
「對話的可能性」是日本導演川口智子創作的命題,在語言失效和時間緊迫的創作環境之下不失為一次有趣的考驗。此等的創作經歷強調演員間的信任程度和默契。於短篇作品"op.00"中,日本演員身體的一致性和精神狀態的高度有效地達到貫徹的水平,是以演出集中的焦點非常準確,成功地把演出的狀態與文本中的精神面貌傳遞。然而,在香港日本混合演出的《絕對飛行機》中,演員間的默契與肢體間的對話則相對薄弱。由於本地藝術家的生存方式多以自由工作者作骨幹,在創作意念和形體訓練中難以磨合出猶如共生般的關係,再加上時間的壓力下,令導演的處理手法只停留於形式階段。然而,如導演所言,是次探索對話之旅只是歷程的第一步,往後還有不少深化發展空間。
無疑,亞洲地區歷史悠遠的文化表演底蘊的確擁有無比吸引力,成為當代藝術中合併與拆解的對象,但如何避免成為「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式的普遍性現象,的確需要更多平台和空間作深入探討。來到了第四屆的「小劇場•大戲劇亞洲交流會」,終於擺脫了只提供演出平台和分享工作坊的格式,跳進共同創作的嘗試步伐,令人期待再次對話下會否有更耀眼的火花。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