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23日「香港小交響樂團」與「香港歌劇院」合辦了一場《安魂曲》音樂會,筆者亦為座上客。上半場選自《魔笛》和《費加洛的婚禮》的詠嘆調先由四位主音各唱一首,既可為下半部的《安魂曲》作熱身,同時也可饗樂迷之求。這部份聲部與樂部都有不俗的表現。下半場則呈獻《安魂曲》。今次「小交」最大的吸引是把整首《安魂曲》全部演繹。原作包括八個樂章即《進堂詠》、《垂憐曲》、《續抒詠》、《奉獻曲》、《歡呼頌》、《當受讚美》、《羔羊頌》和《領主曲》的《安魂曲》不論有多少部分是由莫札特的學生在其身故後補寫,在聖樂上絕對是一首偉大的作品。此套樂曲內容完傋豐富,是莫札特極備受推崇的聖樂。
整套樂曲分別以合唱和四聲部進行,今次「香港歌劇院合唱團」負責Choir部份,並由女高音葉葆菁、男高音盧思彥、男低音黃日珩及女中音連皓忻負責四聲部。獨唱部份兩位女聲表現不俗,男聲則可發揮得更理想,合唱部份的層次稍欠鮮明;而小交的演繹通透、清晰,予人 一氣呵成之感。不過全曲章節內容甚豐,明快的節奏下,緩急輕重的對比就顯得不夠突出,個人則喜歡較慢調子的版本,尤其當中一些予人沉思的章節,較緩的節奏更能帶出《安魂曲》的靈逸及予人空間細味曲中意思。
猶記去年藝術節「港樂與古本克安合唱團」也上演了莫札特的《安魂曲》。該次演出先以梅湘的《基督升天》開始,終場以莫札特的《聖體頌》來結束節目。中段以格雷果聖歌和宣讀啟示錄及奈莉.隆克斯的詩作穿插在《安魂曲》中,而指揮曼費特.漢力赫更修正了器樂譜數處,整晚演出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唯一美中不足是那次音樂會只選演了《安魂曲》頭四章。
說起聖樂,順帶一提莫札特的作品種類豐富,數目繁多,但相對於交響樂,協奏曲、室樂獨奏器樂甚至歌劇,他的聖樂似乎不是很熱門。不過,莫札特的聖樂作品不單數量很多,約佔其作品總數的十分一,而且大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因此,他的聖樂在音樂發展史上特別具意義。除了莫札特,不少作曲人都有撰寫《安魂曲》,威爾第和弗瑞是其中兩位。弗瑞的版本將在今屆藝術節由伯明翰交響樂團合唱團與港樂獻上,樂迷不妨與莫札特的《安魂曲》作一比較。回說今次的節目場刊十分精美,惜沒刊載《安魂曲》各章節的歌詞內容,如能附加歌詞相信更值得留為記念,此曲雖有不少人認識,若有歌詞肯定可助觀眾更快投入樂曲的精神和提升觀眾的欣賞能力。
總結「小交與香港歌劇院」這次純屬本地製作的演出能一口氣呈獻莫札特的整套《安魂曲》實屬難得。當晚的觀眾,除了樂迷,不少是聽Choir 而來,「小交與香港歌劇院」的合作產生很不錯的市場效果,「小交」不妨多作這方面的探索。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