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綽頭,沒有嚼頭──評糊塗戲班靚太作死演出
文︰鬈毛妃 | 上載日期︰2006年4月26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靚太作死 »
主辦︰糊塗戲班
演出單位︰糊塗戲班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7-9, 12-6/4/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意大利劇作家達里奧福(Dario Fo)及其工作與生命伙伴法蘭加納米(Franca Rame)合著的兩個劇:《An Ordinary Day》(糊塗戲班譯《擇日不如撞日》)及《The Open Couple》(糊塗戲班譯《你滾紅,我滾綠》)在糊塗戲班的搞作下爆炸力與感染力頓失,變為一般喜鬧作品,委實令人失望。


糊塗戲班的現代感及創意是不容置疑的,宣傳策略與攻勢有聲有色:海報單張文字吸引,從劇本中的夫妻關係更發展成Blog,於網上連載《靚太手記》,增強入場意欲,建立了不少想像空間,同時卻令自己墮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深淵。所有宣傳文字都強調兩性間的鬥爭,女性的困境,營造了一個為女性控訴平反的空間,到了劇場後,就感到那種鬥爭的力量只是止於宣傳,不見於實際的舞台行動。


把兩個完整的劇本同時搬演,在舞台與燈光設計上少不免有了限制,加上兩劇均不算短,整個節目長達兩小時四十五分實在太長。舞台的台面利用了不同女性雜誌封面亂陳的方式作地板,明顯在整體構思希望配合二劇所闡述的女性處境,卻因為與個別劇本以至劇場動作沒有甚接關連,作用不大之餘令焦點模糊,分散注意。


An Ordinary Day譯作《擇日不如撞日》與劇本中心思想相距甚遠,原意指平凡的一天,實有一種嘲諷意味,謂一般女性普遍天天如是,大抵都想自殺、找輔導又或神經錯亂,而背後多得的就是不解溫柔背信棄義的男人。達里奧福的劇本的對白大多重覆,演繹不宜就變得累贅,失去了編劇原來想探討的人與人之間對話的荒謬與不符邏輯。演獨腳戲著重溝通,不論是演員與觀眾之間,或是演員與道具、舞台以至服裝之間的關係,立竿見影,隱藏不來;馮曉達演來汗流浹背,壓場不足兼吃力不討好,這固然與演員個人有關,卻更見導演歐思朗的功架不足,未能調好個別對白的對象,令演員演來猶疑不決,尷尬萬分。


The Open Couple譯作《你滾紅,我滾綠》隱喻女性的報復心態,卻拿捏不了劇中中心諷刺主線為在權力關係中佔優的男性(或泛指所有壓逼者),失去本來直譯「開放關係」或「開放夫妻」的中性。導演王子的處理明顯比歐思朗得心應手,也許不無歐並不擅長導演獨腳戲有關,可是原著劇本所描述的輪流得分與峰迴路轉感卻蕩然無存,夫妻間角力劇力不夠,沒有一種爆炸力可以令人投入甚至吶喊助威,令劇本的潛在能力未能盡善發揮。


於香港上演世界劇壇著名劇作當然值得鼓勵,令觀眾能夠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創作,並可窺見世界各地不同人士所經歷的處境,開闊視野;然而,在立此決定時所要做的資料搜集卻殊不簡單──單就如何跟港人扯上關係一點就夠主辦單位頭痛非常了。糊塗戲班找到了以女性處境作招徠,但總觀演出兩位導演與及演員們(除了陳文剛比較有說服力外)都似乎對兩性議題沒有特別深刻的見解,以致演來真的只是別人的故事,純綷演戲,而非對生活有深刻的感受而不得不以戲宣洩,缺乏真實感,自然沒有感染力。當然不是所有風花雪月的戲都需要這種實際的正義感或觸動,但若要香港人推介達里奧福與法蘭加納米的作品,又豈能把政治看成多餘?了解到達與法之所以寫成這兩個劇本完全是因為有感而發的觸動,而非隨意聯想虛構,我想兩位導演以及兩位女演員均會有另一種演繹手法。


嘗試把政治淡化而刻意輕鬆,跟把政治以輕鬆的手法表現是兩碼子的事,而對我個人來說,把生活中不平等現象/各階層的處境有血有淚地以真摯的感情演繹,是劇界不容推辭的責任。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