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簡單愈好看!
文︰鬈毛妃 | 上載日期︰2006年5月4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愈笨愈開心 »
主辦︰香港話劇團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8/3-3/4/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這是一個由男性主導、男性角度出發、男性講述的關於女性的戲。從概念的引發,到編劇、導演均為男性,以至劇中的說故事人也是男性,卻不失平衡,反而沒有了般由女人說女人故事的重擔,輕省中有笑有淚、有情有義。


故事圍繞來自不同階層的三位太太,各自因生活的不同難處而感到空虛,因著一個京士柏音樂節,她們決定組成樂隊,唱出自己的心聲,希望能「過癮」一番。過程中當然有甜蜜的時光,也有火爆的場面,最終也是想當然的開開心心地結束。


「師奶」是故事的命題。張錦程是說故事人,也是戲中很多穿插的男角、女傭、不死的樂與怒精神等等……由他以「鴨」(男公關)的打扮來向觀眾解釋「師奶」的誕生,絕對恰當之餘,亦增添不少因為由男性去嘲諷男性所產生的喜劇效果,我唯一期待的,是可以看到更多的形體,尤其在張講述那個不完美的圓(The Missing Piece)的故事時,實在仍有很多空間去探索身體的配合。張的千變萬化確實為《愈》劇帶來無數驚喜,每次出場總會惹得一場哄笑,這除了要算是張本人的精彩演出,當服裝設計的袁玉英亦應記一大功!此外,三位「師奶」的裝束亦恰如其份,並沒有誇張造作地以戲劇化的形式來典型化「師奶」這個身份,反而真實地表達不同階層的女士如何以衣著及打扮來肯定自己。導演與演員的處理亦十分中庸,以事件及各人因著自己的背景所作出的反應來突顯角色的性格,並沒有故意抹黑,也沒有刻意隱惡揚善,是一次很純綷的呈現,簡單而直接。


整個演出流暢明快,舞台設計的巧妙亦有助保持節奏,這種考慮到轉場換景的設計雖說幾乎是舞台設計的基本要求,在本地仍很少可以看到有劇團能夠著實執行。《愈》劇中的換場大多以機械的轉換進行,有時演員會以劇情需要來協作,最好看的莫過如張錦程在其中一節說故事的間場利用簡單的手勢扮演控制舞台上的平台移動,亦包括「遙控」了一位後台工作人員放置道具。這些簡單的小節,往往影響觀眾觀賞的情緒,換景轉場對專業的劇團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事,但如能夠在排練時認真考慮周全,將之看成為表演的一部份而非斷裂的休息,自然有助觀眾定功投入。


三位師奶演員馮蔚衡、潘璧雲及楊詩敏各有各精彩,喜見各人在歌唱部份時的大放異彩,潘璧雲的「放」讓人看到她除了擅長飾演的角色以外的更多可能性。主題曲中提到要喚起記憶中天真的快樂,三人各有自我的演繹,潘所飾演的慕容太最純綷的快樂是得到朋友;馮所飾演的何太最過癮的快樂是尋找到平凡中的不平凡及一切打破常規的事;楊所飾演的陳太最簡單的快樂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歡做的事。楊的喜劇細胞更被發揮得淋漓盡至,是一種單純的可愛。「師奶」也是人,也各有特質,擁有不同的氣質及價值觀,並不是世俗所泛指油頭垢面終日講價的黃面婆。《愈》劇好看的地方,就是把這群被社會貶低,卻又付出最多的女性立體地呈現,並非博取同情,也不是控訴甚麼,只是簡單地、活生生地走到人群中,以自己選擇的方式存在,不亢不卑。


《愈》劇是成功的,並且是一種簡單的成功,是一種對劇場這個媒介有著無限信心的成功,也因此特別讓我感到興奮與感動──新一代的劇場不是多媒體就是多媒體,彷彿視覺感官的刺激就相當於好看一樣,人人忙不迭地實驗又實驗,以為多媒體就是我們缺了的那一塊,可是當我們跟這缺了的一塊嵌上了之後,卻失掉了許多昔日劇場的好風光。


簡單,就是美。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