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祭禮儀式?還是劇場表演?
文︰陳瑋鑫 | 上載日期︰2007年11月16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神聖迴旋祭禮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地中海藝術節)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4 - 15/11/2007
城市︰香港 »
藝術節︰地中海藝術節2007 »
藝術類別︰音樂舞蹈 »

近年有不少都市人都渴望於忙碌一天之後,透過香薰、打坐、瑜伽等方式追求心靈平靜,現代New Age音樂的興起也跟這種生活模式轉變不無關係。《神聖迴旋祭禮》的可貴之處,是讓我們可以親身感受一下來自另一文化國度的生活哲學,打開一度直達心靈的門。然而這個由土耳其伊斯坦堡音樂及迴旋舞團製作的節目,雖然一直強調其忠於本貌的儀式呈現,但筆者欣賞過後,卻對當中有關祭禮的儀式性與現在於舞台上演出的表演性之間的關係,感到有點混亂。

 

全個節目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首部分為音樂會,下半部分則是迴旋祭禮。第一部分以傳統樂器吹彈撥唱,間以簡單經文誦讀,平靜中卻有無比的生命力。充滿意境的尼伊笛,與出塵歌聲相互唱和,當中的和諧美麗超越了語言及宗教,達到洗滌心靈的效果。編曲上也巧妙地將不同的樂章與頌歌串聯,感覺一氣呵成,由低回吟誦到節奏明快頌讚真主的樂章,無間斷演繹。單單以這樂聲歌聲,便令觀眾完全投入,為下半場的祭禮訂下基調。

 

迴旋祭禮部分可說是整個演出的賣點,相信不少入場觀眾也是為了一睹當中的旋轉儀式而入場。祭禮由樂師再次進場開始,他們逐一向特定位置點頭鞠躬,然後準備奏樂;接著是僧侶長及眾迴旋僧侶進場,正式在主持的帶領下展開祭禮。祭禮過程由一連串儀式組成,藉以與天地溝通,感謝萬物與真神恩典。其中四次迴旋加起來雖然也不過二十分鐘,但也叫人眼界大開,滿足了不少抱著看奇觀的觀眾心態。

 

曾經看過一篇訪問,談到伊斯坦堡音樂及迴旋舞團曾經婉拒一些商業機構及電影公司的表演邀請,因為他們不希望把這種祭禮被看成只是一種奇觀,而是作為真正的傳統傳承和他們自己的修行與生活哲學。可是當這個祭禮被放於舞台之上,僧侶成為燈光下的被觀看者,他們內心是否在祭禮(表演)中的每一刻當中,也有真正的自我省視,以及對真神的崇敬呢?

 

筆者有如此疑問,是因為現在於演奏廳內呈現的儀式雖然有八百多年歷史,當中亦有每一細節的紀錄,但看台上眾樂師及僧侶在進場作鞠躬儀式後數次也碰在一起,眾旋轉僧侶目無表情,整體動作節奏也不見嚴謹,僧侶長在眾人旋轉時也只是來回踱步,與場刊內指他會「矯正他們的速度或姿態」完全不同…… 雖說祭典的目的在於內省,不應有任何表情,或者他們也不想過份程式化,然而想想西藏僧侶三步一叩拜的嚴謹,很難令人不思考到底這個「節目」是徒具表面的表演,還是真正的敬拜?如果是表演,他們實在有欠專業,明顯排練不足;但作為儀式,是不是更應該專注當中每一步,對自我更嚴厲呢?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藝評人及表演藝術研究者,自1998年起於港澳不同媒體上發表有關劇場、舞蹈及視藝等評論與專題文章。曾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2015-2017)及香港舞蹈聯盟《舞蹈手札》編輯(2020-2021)。現職大專講師,並分別為香港舞蹈年獎、香港小劇場獎及 IATC(HK) 劇評人獎評審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顧問及舞蹈、戲劇、藝術評論界別之審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