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寧.現在式單位」今年再獲藝術節邀約,以音樂劇《留著愛》參演,可見其日漸被本地主流藝術界所認同,確然令人欣慰。
《留著愛》可說是集本地演藝界精英的大型製作,名編劇方家煌、柏林音樂銀熊獎得主金培達並舞蹈家王廷琳的「鐵三角組合」,可謂相當吸引,加上本地新晉小生高皓正、「女生宿舍」女星廖雋嘉及名咀DJ細So擔綱演出,確然陣容強大。有如此的「排場」、卡士陣容,觀眾對此製作的要求相對地提高,自不待言。
《留著愛》的故事,主要描寫一個我們上一代的愛情故事,從四十年代到九七,跨逾半世紀的故事,尖沙咀鐘樓的邂逅,金聲戲院的大堂前雅座,戲院門外的燒魷魚,砵仔糕、日本佔領香港、六七暴動、石峽尾大火……若從故事骨幹看來,有點像電影《2046》及電視劇《亂世佳人》的音樂劇場版!編劇未有新意,而且較難引起觀眾共鳴,因為一來新一代觀眾難有共識,老一輩觀眾亦未必對音樂劇感興趣而進場!
音樂方面,銀熊獎音樂家金培達的作品,固然旋律優美,悅耳動聽,然而作為整套音樂劇的靈魂卻未見有明顯的音樂主題帶動劇情發展;至於此劇的主題樂曲(Theme Song)亦不見突出,而整套音樂劇,在曲式方面的變化,又未見多元,位處被動,稍覺失望,而最可惜的,是未能配合樂團作現場伴奏!令整套以「音樂劇場」(Musical Theatre)為前題的《留著愛》失卻重心。
演員方面,廖雋嘉、姚詠芝、孫銘傑三位,皆是學院派出身,並擁有豐富舞台經驗的年青演員、歌唱家,相比下,高皓正的演和唱技巧,則顯得有點吃力,略見青澀!猶幸高皓正的努力投入,並他俊朗的外型及他在影視圈的號召力,令他在此劇的表現,得到不少正面的回應。廖雋嘉外貌可人,嗓子甜潤,祇要多加努力,把廣東話發音練好一點,他日在樂壇必定有更佳發展。孫銘傑在嗓子與身段方面,皆是一塊音樂劇的上佳寶石,若孫能多吸收海外演出經驗,明日之星指日可待。筆者在商台節目《森美量產型》及《細So好回家》中,已留意到細So優厚的演藝潛質,加上他擁有一把清麗明亮的嗓子,已較其他「搞笑份子」優勝!若細So在「棟篤笑」舞台上多作嘗試,必定大有發展空間。澳洲籍女演員Corinna Chamberlain的演出,確是一個驚喜,她甜美的嗓子已十分迷人,英語優良自是不在話下,而最令觀眾喜出望外的,則是她極為標準的廣東話!Corinna唱廣東歌,不論吐字、音準及節拍,相信比起不少香港歌星、偶像,更勝幾籌!本地樂迷,可期待Corinna Chamberlain這顆新星在舞台上的發亮發光。
當晚,在欣賞《留著愛》演出時,腦海不段浮現筆者在英國劇院工作的日子,當時,每週末皆會前往倫敦西區(West End)欣賞舞台演出或古典音樂會,當地的音樂劇多在華麗古典的舞台、動聽的現場音樂、動人的故事、精湛的舞蹈配合下演出,……若以硬件來衡量香港的音樂劇人材,不論從創作、編劇、作曲、填詞、歌、舞、演員、舞台設計等各方面,理應不俗,但為何從60、70年代蕭芳芳與胡楓、薛家燕配曾江到今時今日,杜國威、岑偉宗、許樹寧、方家煌、金培達……等,卻仍然未能孕育出,有如Rodgers and Hammersteins經典般的溫馨動人,Andrew Lloyd Webber and Charles Hart劇作般的浪漫迷人,甚或Leonard Bernstein and Stephen Sondheim作品般的前衛突破?一向以「亞洲國際都會」自詡的香港政府,有否對本地有心、有力的藝團,投放更大的支援與扶持?本地的創作人有否更遠大的視野,不要永遠都祇撰寫與香港人有關的故事?或更為宏大的襟抱,能夠創作一些愛情故事以外的其他題材?
筆者曾獲邀到馬來西亞欣賞他們以音樂劇演繹佛教聖僧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並另一套講述佛陀釋迦牟尼世尊的歌劇;台北「優劇場」以佛經《金剛經》作為創作題材,「雲門舞集」從中國書法藝術中發掘創意,皆是成功的典範,是香港政府文化藝術政策關閘重重?還是本地創作人目光短視?還是香港觀眾品味不高?!願與「樹寧.現在式單位」各位志士仁人一同深思反省。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