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欣賞的劇目是《梁紅玉》,心中不期然的懼 怕,事關是次不但是我第一次當劇評家,而且也是我 第一次看京劇,心情當然是百感交集。可是細心一 想,也許我這個一竅不通的「初哥」對《梁紅玉》也 有一個別開生面的觀賞角度。
翻查資料,才發現是次的京劇與傳統的京劇有很大 的出入。舞台的佈置、丑角的服飾、化妝,甚至是 大膽創新的表達方式:以反串解構方式演繹多個經典劇目片段,種種的多元元素,相信也是京劇求變 的第一次吧!
從外在條件而觀之,當我一進場的時候,就被簡樸的 舞台設計懾住了。它雖然只有兩張椅以及一個現代浴 缸,但卻承襲了傳統戲曲的極簡、含蓄的風格。而丑 角的化妝、服飾亦不像傳統的小花臉,其化妝上是根 據服飾上的顏色,所穿是帶有水袖的長衫,可見與現 代小丑在臉上塗上色彩繽紛的顏色以及穿較鬆身的衣 服一脈相承,同時也是求變的一種。
可是,「戲以人重,不貴物也」。以上的「物」只是 擔當輔助的角色,真正的靈魂才是演員,就是以演員 帶出主題:梁紅玉求變的過程。
故事是講述梁紅玉英雄蓋世,擊鼓退敵,最終打勝仗 立下大功,但卻拒皇帝厚封,歸家隱居,終日愁眉苦 臉。自梁紅玉一出場至中段,她愁眉一直深鎖著。打 勝仗乃高興之事,但縱然是外表多硬朗的女人也會有 柔情的一面,就是盼望於愛情有所得著。紅玉對愛情 是有所追求的,她渴望她對愛情的義無反顧會有驚天 動地的回憶,縱然是死也是值得。可是,她內心深處 卻未能有愛的注入,故心情充斥著空虛、悵惘。她不 知道人生的意義何在,她甚至連甚麼是笑、甚麼是哭 也不知道。心中鬱悶著,卻又無從排遣。幸好三隻小 鬼亡魂聞訊,星夜探訪,以解紅玉惆悵。
小鬼與紅玉以反串解構的方式演繹多個經典劇目片 段,正是梁紅玉逐步求變的過程。
首先,第一套是《牡丹亭》,內容是講述杜麗娘於牡 丹亭睡著了,卻夢見一名書生提著柳枝冉冉而來,二 人一見鍾情,發展出愛情故事。但當麗娘醒來,卻因 思念書生抑鬱而死。梁紅玉演繹了《牡丹亭》後,成 功進入了排遣愁苦的第一個階段。首先,《牡丹亭》 是屬於單純、迷霧的愛,對愛的追求純粹以個人感觀 出發,即使為愛而死也只涉及自身,對愛情之感覺沒 那麼錯綜複雜。這正是紅玉步入對愛情追求的首要一 步──對愛情的夢。
而反串的第二套就是《宋江殺惜》,內容是講述閻惜姣懇求被休,希望可以嫁給張文遠,並對他窮追不捨。這樣的愛情是包含恨,因為張氏姦污惜姣,使宋 江以為兩人私通,惜姣為表清白,故死於宋江的利刃之下。死是死於誤會,嫁是嫁於報復。紅玉來到這裏 是排遣愁苦的第二步,她對愛情的追求因為有了愛的基礎,才昇華至恨的境界。這時,紅玉開始明白甚麼 是恨。
而最後一部是《霸王別姬》,故事是西楚霸王戰敗, 與虞姬訣別的故事,虞姬為免項羽惦念,自刎於項羽 面前。這一部放在最後,就是紅玉最期待的。以愛作犧牲,為的不只是愛人,還有的是江山社稷。這正是紅玉所追求的女性形象,女性可以當上為國家犧牲的 女中豪傑,同時也可以成為愛人犧牲生命的烈女。能 夠做到此,一生也無憾了。紅玉最終經歷了三種不同 為愛情而死的經歷,對愛的感覺已注滿,惆悵之感而 逐漸散去,執著也放開了,達到「隨心行」的境界。 紅玉的求變過程算是功德完滿。
求變是需要技巧的,變得無規律可言則淪為不淪不 類,可是如果變是因循規律而添上創意,則可帶給觀 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說到這裏,大家有否留意李四的 腳踏枴杖曾變過哪些物件?
「大專學生劇評寫作導領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2008)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及統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