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康橋」,是詩人徐志摩一生的轉捩點,因此他重訪故地,悄悄再別時,把不捨緬懷的感情,寫成〈再別康橋〉;本地劇團「Metro-HoliK Studio」最新的演出《康橋的告別式》,主人翁要告別的十年回憶,卻是纏繞在心底,沉重得難以釋懷。故事並非發生於遠方的「康橋」,而是近在香港這城市。
「Metro-HoliK Studio」成立於二零一零年,此乃劇團的第四個製作,寫實地呈現了兩段校園師生戀。劇中的說故事手法,是在一九九七和二零零七這兩個年份,不斷跳躍,尚能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另外,縱使隱約感到教師自身的苦惱,主軸仍是從年輕人的視點出發,表現青澀的純情,學生一方情深而勇往直前,教師一邊則寡情兼畏首畏尾。
此劇到處是對比。舊生聚會,兩名舊生陳俊一和賴慧芝重遇觀照,回憶各自的一段師生戀;校內高材生陳俊一,與熱血教師Miss Leung愈走愈近,而問題學生賴慧芝,則跟得過且過的代課教師張sir上時鐘酒店;十年後,陳俊一無心工作,渾渾噩噩,相反賴慧芝名成利就;昔日,陳俊一那名玩世不恭的好友謝家賢,現已成家立室,成為陳氏的上司;十年前,Miss Leung誤以為因師生戀而懷孕,賴慧芝卻真的曾為教師成孕;Miss Leung一直與丈夫關係不佳至今,未能做回自己,而快將結婚的賴慧芝,亦猶豫是否愛未婚夫;最後,賴慧芝因得悉張sir已死,沉重地回到母校自殺,卻因此事,讓陳俊一在警署再次面對Miss Leung,得以將十年往事輕輕地釋放。
兩段師生戀,各人之間的對照,道出十年人事的成長變遷。並且帶出,儘管經已事業有成及看似婚姻美滿,還是會感到孤獨。讓人省思,自我價值是甚麼,尤其在此城市,究竟活在別人的眼光及期望下,是否幸福。
此劇選用黑盒劇場的橫向舞台,分為數個固定的演區:課室、操場、卡拉OK房、時鐘酒店及家居,可免轉景的處理。不過,由於舞台呈橫向長形,坐在觀眾席之中便無法一覽無遺,往往望向左方的電視屏幕,頭便要立即轉向右方,以免遺漏演出。當中,電視屏幕播放「六四事件」的新聞報道片段,另一方Miss Leung在黑板寫下杜甫〈兵車行〉的詩句;以及,謝家賢在家看回Miss Leung往日所寫的書信,她即出現在舞台另一邊的課室,實難以兼顧舞台兩端的演出,唯有取捨,讓頭不斷左右轉動。
掛在一邊的電視屏幕,在清楚顯示出時與地之外,還會在燈暗轉場時,播放那十年間重要的新聞片段,例如九七年香港回歸、零一年美國「九一一」事件、零三年「沙士」等,豐富了轉場時間。一九九七年前後,社會瀰漫不安及焦慮,不管文學上或劇場內,也引起不同的探討,各自表述,思考自我形象及身分。此劇有意在主人翁憶記十年之時,讓觀眾也回想此十年的事件,但顯得略為乏力。除了「六四事件」,烘托了Miss Leung的想法及性格,以民運為題來參加學屆舞蹈比賽而觸礁,藉此拉近與陳俊一的距離,別的歷史事件,並沒與劇中人物緊扣上關係,對他們處事及對感情的看法影響不大。結果,回憶這個城市沉重的往事,變得輕描淡寫。
下雨的傍晚,沉重的我,離開葵青劇院,揮一揮衣袖,帶走了一些感觸。兩段校園禁戀,要告別的昔日,是沉重的,但只輕輕印在我的心上;劇中浮光掠影的歷史片段,卻重重的佔據心頭。劇情跨越十年至二零零七年,當我回望身處的這個城市,最近五年的狀況,一切在變,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