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有飯自然香——懷舊可以,但有必要這樣催淚老土嗎?
藝PO人︰格子  |  2012年6月14日

以懷緬六十年代香港人的奮鬥精神和生活面貌《有飯自然香》,除了為香港話劇團35周年誌慶的重頭演出外,亦同時為香港大會堂的金禧年祝賀。身兼導演和編劇的陳敢權表示,他被蒙民偉先生撰寫的《由樂聲牌電飯煲而起︰蒙民偉和信興集團走過的道路》中的,個人奮鬥史和重信義的經營手法所動容編創此劇。


簡單而言,六十年代的香港人面對資源短缺的社會,各人似乎只能咬緊牙關任勞任怨的過活,而因為人人也同在一起跑線上,互相幫助比起互相競爭的氛圍更為熾熱,眼下的個人主義和功利社會已失去昔日的「人情味」和信任。陳氏還說,此劇的資料雖來自該書,而人物故事卻為虛構,但仍很難擺脫此劇有為該電器產品作宣傳和歌頌電器公司老闆個人奮鬥史之遐想,特別是此劇乃由信興集團贊助演出。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有飯自然香》最讓我越看越不自在的地方是,特寫個人奮鬥史是可以的,但有必要再寫爛賭父親拋妻賣子、父子老來相認的催淚和老套戲碼嗎?我看到飾演娥姐的彭杏英和和麻包雄的王維,彷彿看到粵語長片的白燕和張活游,看到兒子被大戶人家收養卻又不能給他幸福的愁雲慘霧,極盡肥皂劇催淚之能事,看得我疙瘩掉了滿地。


陳敢權表明此劇是「刻意以粵語片常見橋段和陳舊的幽默笑料編寫」,這可以說是避重就輕的聰明處理手法。首先,這劇以「然香飯店」為骨幹為社會縮影,來描述六十年代香港的精神面貌景況,再帶出左鄰右里的守望相助的精神,意圖向觀眾傳達當年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和重塑已消弭的家庭觀念。這劇是以順敘的手法描寫,但它卻用了「戲中戲」的手法演出。當我們即觀眾在台下欣賞時,原來台上的故事人物也正在以「表演」演出,你不時會聽到有扮演導演的演員喊「OK, good take」、「好,一下場」、「收工」等等。我納悶,好端端的一齣舞台劇為何要作這樣奇怪的安排呢?而當這劇大團圓結局後,所有演員隨即四散當回「現代人」,剩下邱延輝飾演的主角阿標碎碎念,興致勃勃說要跟大伙兒一起去宵夜慶功,又說導演應該多導這些有人情味和有意義的舞台劇,但導演和演員們早已四散,只有他獨自一人啃著飯盒落幕。這個設計成了前後的強烈對比,剛才一群人的熱淚溫情彷彿都是假的,回到現實只得一人影單隻影孤獨的過。


陳氏處理《有飯自然香》劇本時,著重描寫六十年庶民的濃厚單純的感情,卻避免了像《歲月神偷》裡高舉殖民/菁英主義的懷舊情意。同樣以懷舊文化掛帥(以導演羅啟銳的自身經歷),《歲月神偷》卻遭到文化界和八十後青年的大肆批評,主要是當中的留戀殖民主義意識強烈刺鼻,和導演本身有意無意的標榜菁英主義而為人所詬病。另一邊廂,六、七十後的中產人士和一眾高官,除了一致讚賞片中上一輩香港人的自強不息和不屈不撓,默許內裡的英殖文化和菁英主義,捧出強調靠個人努力而打破窮人宿命的主流論述,召喚了有相同背景之成功人士產生自我良好的快感。


「懷舊」和「集體回憶」近年已到達浪漫濫觴的地步,特別是當我們在當下社會感到動盪不安的時候,回憶舊時美好景況有助團結社會力量,能發揮自我認同和集體歸屬感。當然,陳敢權也在小冊子中說,人應該進步不可常常懷緬過去,他只是回味「純樸的民風和濃濃的人情味」而已。雖然如此,個人認為就算陳氏說「資料屬該書,故事為虛構」,在內容編寫(就算側重已消失的人情味)的時候也可以有更佳的處理手法演繹,但現在卻只陷在催淚的老梗上,實在令人有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