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再現
文︰盧普樑 | 上載日期︰2005年11月21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蜘蛛女之吻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8 - 20/11/200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蜘蛛女之吻》是馬努葉.普易的作品,作品的表達完全由對話構成,它沒有場景、沒有動作,它本來是最不宜改編成戲劇的,但這次劇場呈現了小說中沒有描寫的另一面──戲劇最重要的元素──場景和動作。

 

馬努葉.普易在作品中沒有客觀交代小說故事中的地點和人物,但他用了另一種方法──對話──去呈現一般小說要表達的一切。所以,與其說這次劇場「呈現」了《蜘蛛女之吻》本來沒有的東西,倒不如說劇團和導演進行了一次「再現」。

 

把隱性的描寫再現於舞台是一項極具困難的事,通常由改編或編劇對原創作品進行再創造,把描寫都加在劇本裡,再進行演繹。然而,今次的改編配合了導演鄧樹榮的、純粹「改編」了的作品,而戲劇中的動作則由導演及演員一同創造。

 

設計完動作後,演員在綵排時先演練動作及走位,投入角色期間會用角色的身份與導演對話,一步一步改進動作,這種演練方法無疑是十分新穎,而且令演員的投入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這種用法一旦普及,而又不再由導演鄧樹榮、演員陳文剛等資深者所用的時候,往往又容易劍走偏鋒,適得其反。

 

此外,另一種「再現」在於音樂。劇中巧妙地運用了音樂代替了獄長的說話,主角莫里那與獄長對話一段,就視覺而言,獄長是不存在的,但劇中用了音樂取代獄長的說話,而觀眾必須由莫里那口中「重塑」獄長的說話及形象。

 

總括而言,導演鄧樹榮別樹一格的「自然動作」風格,打破一般戲劇綵排的既有觀念,而且會成為一些改編實驗性小說為戲劇的榜樣,並對於文學和戲劇的相互交流產生一定的迴響。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嶺南大學中文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