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發掘本地合唱團的潛力
藝PO人︰洪思行  |  2012年9月18日

一年前,有「巴哈權威」之稱的知名德國指揮家利靈(Helmuth Rilling) 來港指揮合唱節Die Konzertisten,演唱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合唱團在那場音樂會的演出之佳叫人難忘,當中利靈絕對是功不可沒。一年過後,該位指揮大師載譽歸來,以「香港聲蜚合唱節2012」(Hong Kong SingFest 2012)的藝術總監的身份,指揮演出莫扎特的《C小調莊嚴彌撒曲》。


香港聲蜚合唱節2012是由新成立的香港聲蜚合唱節協會主辦,標榜是「Hong Kong’s First Professional Choral-Orchestral Summer Festival」。根據合唱節總監趙伯承的獻辭,這個合唱節的重點有三:使本地合唱管弦樂音樂家演奏出極優秀的藝術水平;為本地新進音樂家提供專業培訓機會及開拓年輕觀眾;與享負盛名的海外機構及音樂節合作,汲取經驗。他期望合唱節最終能起「承傳文化」及「歌繫人心」(Connect People with Singing)的作用。


這個為期一週的合唱節,其節目的廣泛和全面是難得一見。它以利靈及《C小調莊嚴彌撒曲》為合唱節的中心,並針對各種「音樂會參與者」,包括觀眾、年輕指揮、樂手、歌手和合作團設計各式節目。例如安排實習生加入香港城市室樂團參與演出、舉行一連串指揮大師班、舉辦兩場講座音樂會(Lecture concert),並安排數個學校合唱團共同參與演唱。


權威是從知識中確立


在眾多節目中,講座音樂會對香港人來說應該是較陌生。它的形式與一般音樂會的會前講座相似,都是向觀眾講解音樂會的表演曲目。然而,兩者不同之處是在會前講座中,講者多會播放樂曲的節錄,但在講座音樂會中,所有音樂節錄都是現場演出的,並由講者(即利靈本人) 親自指揮。


合唱節先後舉行了兩場名為「發現莫扎特」的講座音樂會,每場均分為兩個部份:上半部份是由利靈向觀眾講解《C小調莊嚴彌撒曲》部份樂段,下半部份則由參與指揮大師班的本地及外地的華人年輕指揮家各自指揮一首樂段。


筆者參加了首場講座音樂會。在第一部份中,雖然大部份時間都是利靈在講解,但樂手和聯合合唱團(共7個合唱團) 卻需要十分集中,因為每當利靈講解完畢,他便會轉身指揮起來。這種表演方式對合唱團來說是十分困難,因為不但一直要站在台上,亦要長時間集中,更需要在沒有樂器「比音」的情況下演唱。除非多數團員都有「絕對音準」(perfect pitch),或已經將音樂練得滾瓜爛熟,否則會難以應付。即使是如此苛刻,但合唱團的演出不俗,只是女高音部在演唱各節錄時都有頗明顯走音的問題(而且不幸地多數節錄都由她們開始)。


至於利靈,他在講座音樂會中示範了他能成為權威指揮家所具備的條件:除了有良好的指揮技巧,更對樂曲有深厚的認識。即使要向觀眾講解,他也不需要任何講稿或筆記,所有資料都已經牢牢地記在腦中,隨時隨地都能拿出來(不要忘記他已是八十歲的老人了)。而且那些資料非常仔細,例如不同聲部之間的關係、某些樂句的出處等。可見利靈就是憑著豐富的知識,使他對作品能有極透徹的了解,也為他的演繹確立權威性。


在第二部份中,5位年輕指揮家各自指揮一首樂曲,他們分別來自深圳、澳洲、香港等地。在音樂會前他們已經接受過利靈的指導,所以對他們來說這場音樂會可算是一場小型的畢業音樂會。他們的指揮技巧當然還有進步的空間:總括來說,他們都過度專注於合唱團上,與樂團的互動較少,而部份人也顯得頗緊張。不過,筆者相信經過這個合唱節,他們都可從利靈身上學到一位出色指揮家應具備的態度和知識,對他們日後的發展大有裨益。


高質素的合唱表演


是次合唱節的另一個重點節目,就是在沙田大會堂舉行的閉幕音樂會,演出由羅伯特‧列文(Robert Levin)修復的全套《C小調莊嚴彌撒曲》。獨唱分別由譚天樂、黃日珩、阮妙芬及早前在奧地利奪得泰利亞雲尼國際歌唱大賽亞軍的鄺勵齡。聯合合唱團的組合跟講座音樂會的稍有不同,以巴赫室樂合唱團取代了各學校合唱團,共約有70人。


雖然這是一個聯合合唱團,各團的團員一起排練的時間不長,但他們的聲音的融合度很高,完全不像一隊新組成的合唱團,這點除了歸功於利靈外,擔任合唱指導的趙伯承更是功不可沒。而且各聲部的聲音控制得宜,即使在高音樂段中亦不會忽然「爆聲」,破壞整體的平衡。只是在一些需要大聲的樂段中,合唱團在聲量上的強度顯得不足。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合唱部份的running,即使是如此大型的合唱團,但每個聲部的running都異常清晰,毫不含糊,這是每位團員努力練習的成果。


從上年的音樂會得知,利靈對咬字的要求非常高,就算是拉丁文,也要以德文口音演唱。到今年的音樂會,利靈在合唱團的咬字上也有一番調教。最明顯的是字頭和字尾的子音(如「k」、「st」等)。若沒有調教的話,每個團員唱子音的時間會不一致。但在今次的音樂會中,團員們唱子音的時間整齊。此外,合唱團亦有注意到句子的重音,使樂句唱起來有了方向感,而非麻木地唱音。


利靈在指揮上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當站到指揮台後,便會立即開始表演。不像一般指揮在站到指揮台後,會先擺出手勢,給樂手時間作準確,當確定所有人都準備好後才開始演出。而他給合唱團的指示簡單清晰,即使是不熟悉這首音樂的觀眾,看到利靈的手勢也能知道到哪一個聲部進入。


至於獨唱歌手方面,以最年青的鄺勵齡的表演最突出。她的獨唱有不少低音,例如在《Laudamus te》中,便要從中音C以下的A,一口氣唱上兩個八度的A。難得的是雖然她是女高音,但在低音區仍有一定的聲量。而她的running亦較從容和穩定。


筆者認為,除了能邀得利靈來港主持各樣教育節目,香港聲蜚合唱節2012的最大作用是向觀眾展示了本地合唱團的潛力—原來本地合唱團亦可有如此高質素的演出,這絕對是香港樂迷之福。然而,問題是每年香港能有多少個高質素的本地合唱團表演?又會有多少觀眾願意入場支持他們?香港又能否培養出如利靈般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