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交響樂團」在本樂季中有數個海外演出,其中他們會在八月中遠赴法國,參加「拉羅克.昂迪榮國際鋼琴音樂節」。暫別香江前,小交響樂團在香港大會堂舉行了一場全孟德爾遜音樂會,為自己壯行。是次音樂會由葉詠詩親自指揮,表演曲目包括《仲夏夜之夢》之序曲及夜曲、A大調第四交響曲「義大利」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由中國年輕女小提琴家楊天媧擔任獨奏。
小交響樂團選取的樂曲盡是孟德爾遜最受歡迎的作品,因此全院幾近滿座是意料中事。而且觀眾層面亦相當廣泛,除了有年輕人、老年人、也看到有帶著小童前來的一家人。
圓號成為樂團的「焦點」
音樂會以《仲夏夜之夢》序曲開始。可能因為這是音樂會的第一首樂曲,小交響樂團的樂師未能立刻進入狀態,各個樂器的進入都不是太好,特別是起首時的四個和弦,圓號和巴松管都未能準確地進入。在葉詠詩的指揮下,小交響樂團的演奏顯得頗克制,即使在一些音樂爆發的樂段,也沒有十分明顯的釋放。
在整首樂曲中,弦樂組的表現最可人。它們所奏的仙子旋律難度不低,因為它是由一連串快速且密集的八分音符組成。雖然弦樂組在開始時拉得有些朦朧,但很快便調整過來,將每個音奏得整齊清晰,表現出一隻神秘而輕盈的仙子。唯一的瑕疵是當所有小提琴手以中弓拉奏時,唯獨樂團首席用上弓拉奏,他和葉詠詩應多注意這點。
樂團在下半場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仲夏夜之夢》之夜曲。雖然同是《仲夏夜之夢》,但序曲是孟德爾遜在十七歲時作的,是一個獨立的樂曲,此曲則是受普魯士王威廉四世委託而寫,比夜曲遲了整整十六年才面世。
圓號在這首樂曲中佔有很重要的分量,有多個獨奏樂段。也許正因如此,小交響樂團換上兩名外籍圓號手,代替上半場的華人樂師。對此,筆者感到可惜。與兩名華人樂師相比,兩位外籍圓號手較為穩定,但仍偶有失手,實有點令人失望。
在最後演奏的第四交響曲中,弦樂組維持了高水平的演出,特別是六位中提琴手,他們在奏某一個樂段時,身體會不約而同地一起擺動,而且擺動的幅度幾近一致,這是充足練習和良好默契的表現。長笛手在第四樂章的演出也使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難度很高的快速樂句,他們的吐音清楚非常,絕不拖泥帶水。遺憾的是圓號的表演仍是叫人失望,在第一樂章多番出現嚴重失誤,幸好她們沒有受失誤影響,在往後的樂章回復水準,算是挽回了面子。
旋律型的小提琴手
至於上半場完結前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負責獨奏的楊天媧於1987年出世,早年師隨著名小提琴教師林耀基。她在十三歲時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灌錄全套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的小提琴家。及後她出國學習,參加不同的比賽,並與世界多個管弦樂團合作。
楊天媧以落弓開始她的獨奏(絕大多數人是以上弓開始),她奏出來的旋律十分動聽,不論是音色、樂句的分節和琴感都是上佳的,高音更是如歌似泣的。她的運弓動作十分流暢,看起來像是加了潤滑劑。不知道是否為了遷就樂團,楊天媧表演站得較後,讓葉詠詩能容易看到她。而兩者確實配合得很好,樂團完全可以跟隨獨奏的速度變化。
在第二樂章的前半部分,楊天媧再次展現出她拉奏優美旋律的能力。她對每個音的音色和聲量都很講究。在後半部分中,楊天媧表演了高超的雙音技巧(double stop)。她拉奏雙音時會刻意突出主音,使樂句層次分明。但她拉奏的第三樂章稍為遜色,速度較急促,長笛手有時甚至跟不上她的節奏。而她的演繹略為嚴肅,未能表現當中的活潑與輕鬆。
總括來說,楊天媧屬於旋律性較強的小提琴手,而她有把音樂奏得較連貫的傾向:一般人用頓弓拉奏的樂句,她會以較連貫的奏法處理。相對來說,在講求力量的樂句的表演不算突出。此外,她在數處有明顯的錯音,例如在獨奏第一段完結前的分解八度。
完成這場音樂會後翌日,香港小交響樂團便會出發前往法國。而楊天媧亦會在九月聯同小交響樂團遠赴美加等地演出。在此筆者預祝他們演出成功,為港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