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劉三姐能吸引觀眾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05年1月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愛上劉三姐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春天實驗劇團 »
地點︰見文末
日期︰見文末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不論是以前的「春天舞台」還是現在的「春天實驗劇團」,於筆者而言,皆為「以觀眾為本」的劇團 ── 對觀眾的入場心態瞭如指掌,知道把甚麼劇場元素加在一起才能使觀眾看得稱心滿意。杜國威編劇、鄭傳軍執導的新作《愛上劉三姐》,便是個「以觀眾為本」的音樂劇。

 

筆者覺得《愛》劇不是選角出色,便是劇本乃替演員度身訂造 ── 譚偉權可在劇中盡情發揮他唱流行曲的天賦 ;於北京出生,熱愛唱歌 、跳舞的焦媛 ,在劇中有跳中國舞 、 唱山歌的「天才表演」,充份展現她的中國女性美;陳淑儀在劇中擺明自己是好戲的演員而非懂得唱歌的歌手,他把一連串暗戀、滲滿醋意的感情戲與一段痛恨時局但又身不由己的心路歷程演得令觀眾感同身受;處事頭頭是道、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充滿涵養與生活情趣,在觀眾心目中,隊長這角色的特質也許跟梁漢威本人沒有多大分別吧?善用演員的長處、特質兼隱藏演員的弱項,正是《愛》劇能惹來觀眾好感的主因之一。

 

散場時 ,有觀眾說《愛上劉三姐》令她覺得似演戲家族的《遇上1941 的女孩》, 筆者是挺有同感,皆因兩齣音樂劇的故事都發生在火紅年代。無論是以香港淪陷為背景的《遇》劇還是以文革為背景的《愛》劇,觀眾都可以從劇情內容和歌詞中,深深體會到一些喪失理性、良知的人,如何無情地迫害另一些人,以及人們如何於亂世中互相幫助、爭扎求存。至善、至惡跟善惡模糊的人性對比,加上悲壯、激情澎湃、情緒化的歌曲及音樂旋律,甚至如《愛》劇般把亢奮的歌詞變成血紅色的字幕,以字幕構成舞台燈光的一部分,都能構成一浪接一浪的戲劇衝突、張力與官能刺激,強烈激發起觀眾的憤慨、淚水與盼望。

 

火紅年代的戲 ,多少有點借古喻今的作用 ,能使觀眾覺得劇中角色所身處的處境,跟自己正面對的社會有相似之處 ,因而產生共鳴 。於《愛》劇中,劉輝 ( 焦媛飾 ) 以唱山歌的方式唱出「有智慧、有愛心、不自私、有朋友」的重要性。「有智慧」是指在文革時,有很多盲目跟風、受他人唆擺、不懂用智慧來分辨是非對錯的人,可悲的是,這類人在現今的香港社會也多的是;而類似「地主太利害降禍災‧官差勾結三姐有難」的歌詞,則簡潔有力地道出了文革前大陸與現今香港的社會實況,教人對官商勾結的「自私」嘆息不已!

 

《愛》劇的角色全是善惡分明, 即使由譚偉權飾演的吳敏一時做好平民一時做壞紅衛兵,然而劇本由始至終均強調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包括誤以為當紅衛兵是好事。「為美麗燦爛明天‧愛革命便前行」、「人人變了無情樣‧人人凶狠殘酷相」、「求你不必傷心痛心‧心痛卻是我‧容許我愛護你」─ ── 三首歌曲的歌詞,分別代表了吳敏從「深信當紅衛兵會有美好將來」到「痛恨紅衛兵所作所為」再到「棄當紅衛兵,改當男朋友」的三個階段,可惜這三個階段仍不能令筆者感受到吳是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原因在於劇中欠缺一些歌詞和劇情內容,細緻描繪吳何以會從第一個階段忽然跳到第二、三個階段,角色的覺醒、轉變原因似是空白的,不受任何實質的事件影響。至於舞台上的文革戲,則有頗多化險為夷的場面,例如當紅衛兵發現梁漢威偷偷唱山歌時,幹嗎梁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是編導不想演員在台上受盡折磨嗎? 還是編導把自己的樂觀人生觀全放進劇中 ? 看 《愛》劇的文革處境和角色設計 , 筆者會覺得現實中的世界比劇中的世界殘酷得多 , 而現實中的人物又比劇中人有更複雜的心。

 

演出日期及地點

 

10 - 12/12/2004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18 - 19/12/2004 元朗劇院演藝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