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史提芬‧侯夫與港樂的音樂會,史提芬‧侯夫演奏技巧高超,整場音樂音成績理想,不過入座率只有五成,不禁令人感到可惜。以史提芬‧侯夫的國際知名度和名氣,其號召當不止這樣冷淡。細心分析五月下旬到六月初的文化節目的安排便不難明白當中原因。首先在這場音樂會前兩天剛好舉行了兩場費城樂團的音樂會並分別有郎朗和費城樂團的雙簧管首席李察‧沃登姆斯演出,雖然票價最高是$780依然爆滿。這反映大部份觀眾的選擇之餘,同時表示不少樂迷剛剛看了一場叫好又叫座的音樂會,自然對史提芬‧侯夫與港樂的音樂會的興趣減低;再者港樂本身的演出也頗頻密,現在的安排是每星期演出一次,每欠演兩場。而在侯夫前後剛好有一連串的嘉賓與港樂之音樂會,如對上一個星期有小提琴家張永宙,再前一星期有鋼琴家依美津.菊柏,在侯夫後一星期則有大提琴家杜魯斯‧莫克的演出,單是音樂節目已有這麼多的選擇,何況還有音樂以外的節目﹔而在侯夫演出的六月三、四日晚還有法國里昂的《三法典》和《崑曲‧丑中美》兩項較盛大的文化節目同時舉行,雖然節目性質不同,但少不免令愛好上述幾種藝術的觀眾作出取捨抉擇。好像筆者同為三種藝術愛好者,面對這些時候也絞盡腦筋不知取捨,最後的決定是三號看崑曲,四號先看《三法典》,《三法典》因全長約八十分鐘,節目在七時四十五分開始,筆者看至九時(若當晚不是遲了開場,筆者該可看畢)便趕往隔鄰演奏廳欣賞侯夫下半場節目。雖然這樣不是很理想的做法卻是最佳的折衷決定,但一般觀眾肯定不會這樣做。
在文化節目已超過飽和之際,不少香港藝團正面臨很大沖擊。在港已有悠久歷史的港樂、香港芭蕾舞團以至話劇團都正受到考驗。擱筆之時,剛好收到港樂05-06的節目冊子,內容甚豐富,其中的巨星、經典頌和美樂自悠行等都為樂迷提供了不少好選擇。而新一年度的票價更相對下調,希望港樂在兼顧節目與市場考慮下能有新局面。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