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怪談》大概是這個「古靈精怪香港地系列」的頭炮吧!但其仍滿有「東宮西宮系列」的色彩。習慣不理創作人員組合入場,不看場刊看戲,試過誤把監製作導演,好不尷尬。今回,完場時只見胡恩威一人謝幕,才知那是進念二十面體的一個新系列,但仍想回溯「東宮西宮」。遺憾未有看過系列的每一演出,但《開咪封咪》令人拍案叫絕,一直是我心中當年的最佳喜劇;而《西九龍黃帝》則是教育劇,一個勇於承擔的戲劇教育作品。香港這個地方,實在必須要這樣的戲劇,免得我們沉下去……
「進念出品,必屬佳片」(宣傳單張如是說)。那《樓市怪談》呢?又是甚麼片(劇)?一開始以為是鬼片、看下去似諷刺片、再看下去又似紀錄片、又再看下去彷彿愛情片,繼續再看下去原來是史詩式歷史片!《樓》到底是甚麼片?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每一類型中都有突出之處。
鬼片:黃大徽把戲開得很好,沒想到除了舞蹈外,黃在台詞節奏上處理得如此到位,更難得是其演繹長獨白的游刃有餘。而導演不乏幽默,且聰明而經濟——大幕徐徐上升少許,剛展露「鬼」腳,即徐徐而下。這樣子的開場頗有別於進念以往的風格,除卻那隱隱然的嘲弄外。戲完時才知那是唯一的「怪談」段落。
諷刺片:這類型一向是進念的拿手好戲,亦佔了《樓》大部份的篇幅。楊永德承接「東宮西宮系列」的粗口佬角色,今次扮地產經紀由自嘲至嘲人到嘲老董,都手到拿來,但亦開始有點膩味。不過以一名資深agent的幾番起落去透視由八○年代中始至今的香港樓市變遷是一個絕對合適的切入,台詞內容抵死絕核,在在剌中樓市的荒謬失衡。而一如以往的問答遊戲比賽亦具神采,充足的資料搜集加上睿智的問和答,處處顯露嘲諷之利刃。陳浩峰的歌聲依然誘人,講長洲東堤「鬼城」極盡搞笑之能,黃大徽的 “蘇人胸”更是一絕,建築跟中國風水的關係自古已然 (1),那是強調「人」起居生活的設計,但落入玄學的預測,又變成了運數的計算。巴士佬跟的士佬的對話簡直是對如「君臨天下」般愚昧俗氣的命名反映的迷戀豪宅現象的極佳鞭笞。
紀錄片:戲內有兩段街頭直擊訪問,皆情真意切!外籍小孩誤聽flat為flag,以一元買樓(旗)笑爆全場,童心未泯;而平民師奶無力買樓之餘仍心愛香江,叫人動容。
愛情片:陳淑莊和鍾家誠的「相思風雨中」的愛情故事,在煙花璀璨下陳聲嘶力竭地大喊「結婚還結婚!買樓還買樓!」中完結,對香港人的買樓「情」結狠狠地摑了一巴掌!亦是全戲至有感染力的一章。
史詩式歷史片:一幀幀靜態的樓宇街道的今昔照片,互相對照,而鏡頭不徐不疾地往後拉,是要我們退後一點看,而非衝前去看。「回憶是要用力的」(戲如是說),那沒有歷史回憶的城市還算是適合人住的城市嗎?何解七八十年代的居住環境更貼近人性?最後由伍嘉雯飾的伍太以其嬌滴滴之聲近乎殘忍地暴露了自以為「食腦」一代的愚昧無知以及可憐的自欺——「我食腦丫嘛,我鍾意用腦諗野……」,正正跟特區政府的毀滅性「食腦」房屋政策不謀而合——為了追趕國際大都會的一席位,定要把城市舊貌換上新裝,沾沾自喜地否決歷史人情。
總結,佳片:我們怕老,怕落後於新事物的急速變化,怕因此而失去生存的競爭能力,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愚昧自欺地相信拋棄舊東西便是聰明有腦的向前進發,實在教人無奈。《樓市怪談》除了衝著我們今天的城市建築的荒謬而來之外,更往後拉,拉闊至當代香港人在歷史價值上的迷途而不知返。
廢舊立新,要向前就只得這條路?難道沒有新舊兼容之點?
(1)見趙廣超的《不只中國木建築》。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